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密文学风起云涌,ldquo红高粱派 [复制链接]

1#

第期

高密文学风起云涌,“红高粱派”渐成气候

——邱文英长篇小说《麦穗》暨高密文学现象研讨会在高密召开

文/刘金清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天朗气清,高粱红透。10月2日,在莫言的家乡——高密,来自全省文学界的专家、作家、诗人及高密文学爱好者济济一堂,针对高密青年女作家邱文英长篇小说新作《麦穗》和新近兴起的高密文学现象进行专门研讨。

近年来,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高密表现出了蓬勃的文学发展态势,文学创作气氛浓厚,人才辈出,参与者众。特别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高密更是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文学创作热潮,诗社、文学社遍地开花,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创作人才,多种传播媒体展示着多姿多彩的创作成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现象,以莫言高密东北乡为蓝本的系列作品,深深地打上了红高粱的印记。新人新作也不断呈现,文学作品被各级文学媒体采用,多部重量级作品成书问世,这些作品,从不同方面糅合高密的地方历史和风土人情,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邱文英的小说《麦穗》即是其中之一。

小说《麦穗》以高密西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时间背景,以山东第一大人工水库——峡山水库的修建为事件背景,塑造了麦穗这一农村妇女形象,通过麦穗坎坷的人生和爱情遭遇,反映了在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人性的挣扎,唤起读者对那个年代的历史的回忆和对人性、对命运的拷问。小说作者邱文英是位七零后的青年作家,开写长篇《麦穗》时,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不到一年时间。

研讨会上,小说作者邱文英介绍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和关于这部小说的构思写作修改过程。与会专家对小说《麦穗》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致认为,这部小说创作感人,在故事架构、人物塑造、语言把握和情节走向方向均做了有益的尝试,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文学新人,能在短时间内拿出这样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小说来说实属不易。同时,专家们还结合中国当前文学创作的现状、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的成功之处对小说《麦穗》的人物设计、情节转换、语言把握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高密市政府副市长魏征专门到会祝贺,并殷切希望来高嘉宾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多提宝贵意见,达成高密文学发展共识,为高密文学揭开新的篇章出谋划策。

(研讨会由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高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邵纯生主持)

(潍坊市文联副主席、潍坊市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苇青青到会致辞)

(小说《麦穗》作者向高密市文联赠书)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艺评论家杨守森教授发言)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刘玉栋发言)

(山东省作协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家赵月斌发言)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时代文学》主编孙书文发言)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成竹发言)

(济南出版社产品开发部主任、小说《麦穗》责任编辑宋涛介绍成书过程)

与会专家还一致认为,高密空前活跃的文学创作热潮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高密文学现象,从清代“高密诗派”在全国的影响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高密文学中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文学未有发生断层,且不断蓬勃生长。今天高密文学的繁荣景象,与莫言老师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力是分不开的,莫言创造了“红高粱”这一文学符号,值得不断地发掘和弘扬红高粱精神,让高密这块孕育红高粱的热土滋养出更多的文学精品的文学大家。作为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的策划人之一的邵纯生先生正式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发出邀请,年,莫言先生将邀请全国专家对这种高密文学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总结和探讨,打造全国唯一的“红高粱”文学流派,同时希望高密市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创作,以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红高粱”文学流派的内涵,推动高密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

这次活动由高密市文联主办,承办单位有:高密市红高粱文学社、高密华源建业有限公司、高密红高粱传媒公司、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高密市水利局。会议上有关专家的发言随后将整理并在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