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艺谋在色彩角度的爱情观表达浅析影片 [复制链接]

1#

《影》的上映再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国师”张艺谋在色彩方面表达的力度,而张艺谋导演的视觉基础以及视觉诗学在我们对电影表达技巧上的探讨在之前很多张艺谋化的电影中就早有体现。我们熟知的张艺谋风格的电影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等电影,在《英雄》之后,张艺谋的影片风格慢慢的向商业化靠拢,而商业化为他带来的资本让他能够将自己的视觉诗学再一次演绎到极致。

张艺谋在片场

《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在向商业化国际化过渡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其中的色彩表现将父亲与母亲那个年代的朦胧爱意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张艺谋的御女郎章子怡也在这部影片之后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演员定位。我们现在着重讲的是影片中父母爱情在色彩角度的张艺谋风格表达技巧。

色彩是张艺谋视觉诗学中很重要的组成元素,而正是由于符合影片表达主题的视觉基础为影片的总体设计奠定了基调。张艺谋将章子怡饰演的年轻的母亲的服装颜色完全设置成鲜艳的红色,这一方面突出母亲身上年轻的躁动、活力,也在暗示着那个年代母亲在高压之下的爱情执着是如何的强烈,并且影片中母亲的服装颜色恰好符合环境色彩,共同构成了张艺谋的视觉诗学世界。

张艺谋在片场

环境的选择体现出了导演的风格,也在更深层次的暗示着演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故事的地点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远山小村子里,那里的秋天总是浪漫的,飘香的果子熏染着每一个游荡的灵魂,醉人的红叶总让少男少女流连忘返,而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正起源于此。导演设置的故事环境消解了地域特色(或许重点不基于此,因为影片场景选择带给我们的感受就只是故事发生在北方的秋冬之交),而重点突出了环境对于人物造型的塑造上。在这样朴实的小山村里,导演赋予环境的色彩以黄色和红色为主。暖色调的色彩设置为影片中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感情交融设置了温暖、平衡的基础,男女主人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顺理成章的发生着。

红高粱

色彩是最动人心魄的力量。一般来说,暖色调在人的视觉感知中的存在是让人看起来饱满、膨胀、具有放大的感觉;而冷色调让人感觉到收缩、渺小、惨淡。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总是被用于导演的表达技巧上,像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表现现实和缅怀的时空比对上就采用了色彩表达的手法,但是他的色彩表达实际上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缅怀的时空状态一般采用的是冷色调的手法,而影片的现实却用的冷色调,过往用的是暖色调,就像姜文在一开场的独白中提到了;“那时候的太阳很大,仿佛一直都是夏天”。《我的父亲母亲》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高粱剧照

张艺谋在表现现实使用的时候采用的是冷色调,而影片的整个光线都是低调的,导演以此来父亲离世之后带给母亲以及我的哀伤感、错落感,和过去色彩鲜明的色调、影调做出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展现出了过去父母爱情的纯真美好,现实带给我们的阵痛和不安。导演运用对比的表达技巧实际上是从文学艺术上延伸过来的,张艺谋运用色彩在视觉表达上的直观性和延展性为我们的感知系统贡献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红高粱剧照

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与其说是讲述了一个凄美纯真的爱情故事,还不如说是导演利用色彩手段在挑拨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知道张艺谋导演从《红高粱》开始就奠定了影片“视听运用远大于积极的叙事技巧”,所以我们可以把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看作一首长诗。我们不一定会从中的到影院观影的“爆米花般的感受”,但是其中的创作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打动着我们,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创作观念。前不久张艺谋上映的新作《影》也是如此,我们不见得他能够将原作的叙事构思表达的多么的清晰,但是其中的色彩表达绝对是国际顶级的大手笔,以后我们再观看他的影片的时候或许可以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