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粱酒和金门高粱酒都源自天津直沽高粱酒,从津门到金门,厦门是中转,在传统的白酒酿造技艺流传中诞生了厦门高粱酒。说厦门高粱酒,必须从源头天津高粱酒说起。
据史料记载,天津白酒酿造业早在元至元十九年(年)试行漕运(南粮北调)始,粮船从江苏太仓刘家河启碇,飘洋过海,从大沽口进入大直沽,再改换内河粮船,往运河运到大都(今北京)。大直沽则是由南而北长途贩运粮食的重要港口。元代《接运海粮官去思碑》刻着这样的字句:“直沽素无佳酿,海舟有货东阳之名酒者”。虽然酿造技术还不成熟,但大直沽却成为北方地区酿造高粱酒最早的地区之一,当时叫烧酒,高粱酒叫白干烧酒。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为了夺取皇位,永乐二年(年)在三岔河口西岸筑城设天津卫。朱棣当了皇帝后,定都北京,而北京的粮食仍靠南方供给,三岔河口的漕运就显示了它无穷的魅力。在百业俱兴中,酿酒业方兴未艾,“御河之水”成为酿酒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天津诗钞》见朱竹垞(彝尊)所纂《明诗综》载无名氏《直沽棹歌》三首。其一曰:“天妃庙对直沽开,津鼓连船柳下催。酿酒未终舟子报,柁(舵)楼黄蝶早飞来”。天妃庙所对的大直沽地方,漕船在柳下河边都挤满了,还没等新酒酿好,舟人就以黄蝶飞至卜得神仙要来吃酒。
至清代,清乾嘉诗人唐芝九《各色酒》中,才给直沽酒以全新评价:“茵陈玫瑰五加皮,酒性都从药性移,还是高粮滋味厚,寒宵斟酌最相宜”。高粮就是高粱白干酒。天津的直沽老白干已令诗人折服。诗人崔旭在《津门百咏》中更说得直截了当:“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随着时间的推移,酒量越流越涌,酒香越飘越远。《天津志略》载称:“锅最盛时多达二十七家,大直沽竟占十六家”又说:“津酒业尚称发达,大直沽一带尤为最富之区,所制白干酒质高味醇,世称佳酿”。
民国时期直沽高粱酒声名远播,除在本地销售外,还依靠汕头帮、福建帮、广东帮、上海帮等商帮运销各地。年代远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年代在厦门,市面上销售的高粱酒也都是从天津运来,人称北地高粱酒,除了高粱酒,还有史国公酒、五加皮酒、玫瑰露酒等,天津高粱酒不但在厦门受欢迎,还销售到龙溪、晋江等地。因从天津到厦门,路途遥远,运输费时费力,又因北方战乱,时常断货。厦门业界人士便合股组织成立了陶泉酒厂,在本地生产高粱酒,特从天津聘请了酿造高粱酒的技师刘金凯传授生产技艺,从此厦门有了本地的高粱酒。酿造的技术虽然学到了,但缺少经营管理的经验,同样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本地产的高粱酒却鲜有人购买。究其原因,高粱酒需要一个窖藏醇化的过程。当时天津的高粱酒,从产地运到厦门,几经辗转,起码也得半年以上。这个运输过程中,去除了白酒的刺激、粗燥、辛辣,使酒质日趋平和、细腻、柔顺和协调,无形中起到了窖藏的作用,所以酒质醇和、气氛馥郁。而地产陶泉高粱酒,则是边生产边销售,酒的口感既不醇也不香。不久之后,陶泉酒厂酒停业了。陶泉酒厂停业后,刘金凯等掌握高粱酒酿造技术的员工大部分受聘于泳记同裕晋源酒厂,部分人转入鼎和酒厂、裕泉酒厂,指导这些酒厂生产高粱酒。这些酒厂吸取了陶泉酒厂的教训,改进管理,因此打开了本地高粱酒的销售局面,并逐渐控制了市场。晋源、醇泉两家酒厂还借鉴天津高粱的坛式包装,开辟外地市场,源源不断的运销香港。年后期,厦门高粱酒的酿制技艺传入金门,又形成了别具风格的金门高粱酒,这是后话。
年1月1日,厦门11家酒厂即晋源、美泉、鼎和、元大、大安、万全和、三联、果木(即三堂)、建泉、福华、福隆泰和两家曲厂远记、福安等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成立地方国营厦门酿酒厂。
厦门酿酒厂注册“丹凤”、“晃岩”商标,继续生产“三堂”药酒、鹭竹青酒、虎骨木瓜酒、桂花酒、五加皮酒、荔枝酒、鹭江大曲酒、珍珠红酒、高梁酒等产品。组成厦门酿酒厂“三堂”,在建国前的厦门是赫赫有名的,有必要详细的介绍一下。据年《厦门工商业大观》记录,当时的酒业分为四大类:洋酒、北酒、药酒、土酒,其中药酒业历史悠久,自清代开始就非常有名。厦门的传统名牌药酒中,名气最大的应属“三堂”药酒,即“万全堂”、“春生堂”和“松筠堂”,多年来驰名海内外。“三堂”酒厂建国后先合并为公私合营厦门果木酿制酒厂,年又并入地方国营厦门酿酒厂。
“万全堂”是多年前,浙江绍兴人钱启泰来厦门创设的,最早的药铺位于外关帝庙后面(现新路街),以双龙牌为标记,出售京传宫廷秘方丹、膏、丸、散及国公药酒等,其中国公药酒尤为出名。万全堂的国公药酒选用砂仁、沉香等二三十多种名贵中药,配以陈年高粱酒为基酒,精心加工制成,药味均匀、酒质醇厚,有舒筋活络、行气补血的功效。最早称“国公药酒”,后来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为国争光,改名“国光药酒”。
“春生堂”是清朝道光年间永春县仙夹乡人郭信春创设于福寿宫(今开禾路),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郭信春自幼喜拳术,曾随师往河南少林寺习拳,早年曾来厦办过国术馆,精通医理,对风伤骨折更有研究。他创制的以狮球为商标的“春生堂风伤药酒”,采用部份贵重进口药材,碾末浸入高粱酒中,又加入数十种地道药材加工提炼后配制而成。酒质醇厚,药味纯正,不寒不燥,有祛风逐淤、补筋骨、行血益气、舒筋活络等功效,行销东南亚各地。
“松筠堂”是由晋江武举人翁朝言开创清末民初。翁朝言精通武术,深明医理,集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以少林五祖拳一代宗师蔡玉明所传《松筠玉记》少林伤药酒为基础,精心研制了一种复合新型药酒,功效奇特。年,蔡玉明来厦,为该药酒题联:“松枝垂百世,筠操荫千秋”(明代杨继盛诗句)。松筠堂自此得名。翁朝言于清宣统年间,与许卓然(原厦门市民革主席许祖义之父)秘密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同盟会,翁朝言应邀参加了这次同盟会,孙中山先生品尝药酒后题写“松筠堂”三字。翁氏返厦后,以佳木刻匾悬于堂上,而酒厂的声誉也日隆兴旺。松筠堂药酒采用的是百年传统工艺与现代配造法相融合的特工艺,以陈年高粱酒为酒基,配以丁香、桂皮.小茴香、桃仁、拂手、桂枝、构杞、刀豆、决明子、赤小豆、甘草、火麻仁、葛根、香薷、白芷、砂仁、姜母、当归、牛漆等数十种中药材及白砂糖,精心配制而成的药酒。内饮能驱内祛湿、强心健体,外用能舒筋活络,堪称滋补、调味的佳品。
“三堂药酒”酒厂合并为公私合营果木酿制酒厂后于年其他酒厂一起合并成厦门酿酒厂,合营后酒厂设备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三堂药酒的生产工序,无论是选料、药材处理、提炼和浸制等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提升,出口量也有了很大增长,畅销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尼等地,在国内浙江、广东等地也颇得消费者喜欢。此外还增加了鹭江牌固本药酒、晃岩牌史国公酒、乌鸡白凤酒、卫元药酒、月桂补酒、鹿茸真补酒、三堂龟鹿酒、枸杞红等优质品类,畅销香港、澳洲、东南亚等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固本药酒的年销售量居全国各种药酒出口量第二位。
厦门酿酒厂最著名的产品是丹凤高粱酒,该酒属于清香型白酒,采用的是清蒸续渣的老五甑操作工艺,即原料的蒸煮和酒醅分开进行,然后混合进行发酵、蒸馏。这种方法即保留了清香型白酒酒味清香纯正的质量特色,又保持了续渣发酵酒香浓郁、口味醇厚的特点,并且由于公司地处南方,其炎热潮湿的气候给白酒酿造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也由于气候环境产生了特有的风格,与汾酒有着较明显的不同特点,即:清香纯正,醇厚回甜,自然协调,尾净余香。
年2月,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购并位于厦门厦禾路号的厦门酿酒厂,成为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所属财团的全资子公司。年,厦门高粱王和丹凤佳酿上市;年起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入榜“全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年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迂至海沧区东孚大道号;年产超一万五千吨白酒、露酒,销售总收入3亿元,在全国白酒工业排名82位。
后来的故事证明,通过嫁接外资,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装备、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不仅保留和集成丹凤高粱酒、固本酒、三堂药酒等著名品牌酒,还发展创新,开发丹凤佳酿系列、厦门高粱王等中高档白酒,酒厂也实现跨越性发展。
(声明:壶觞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