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来读往红高粱家族 [复制链接]

1#

坐看云卷云舒,聆听岁月浮沉

让知识的蒙蒙细雨

浸润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精神

读来读往与您相约

我依然是你们最知心的书友

本期为您分享的是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大片大片翻涌着的红高粱,款款流动着的微腥的墨水河……一切都是那般浪漫而瑰奇,仿佛有着燃不尽的生命能量。如此壮阔的景象,出自小说《红高粱家族》里。那里山好水也好,那里的人更是如蓬勃旺盛的红高粱般坚韧不屈,涌动着生命最原始的本真与热烈。放下书本,我仿佛还能闻到那混合着荷尔蒙的躁动、泥土的芬芳、高粱酒的浓郁的奇妙味道。

《红高粱家族》完成于年冬天,是莫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曾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它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分组成。用祖孙三代人的故事,构成了一部完整的《红高粱家族》。

书的作者莫言,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高密县,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年代中期之后,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成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酒国》、《生死疲劳》、《蛙》等。年他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东北乡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莫言虚构出的乌托邦。莫言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对黑土地厚重而深沉的爱,以及对原始的生命脉动的拜服与痴狂。

小说主要通过“奶奶”戴凤莲以及“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那一代人的生命赞歌。故事的主线是“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两条线既有汇合,又各自发展,编织出一幅悲壮慷慨的生命图景。

戴凤莲,人如其名,是一个拥有花一样的容颜,火一样性格的充满诱惑的风流女子。未出阁时她一直憧憬着自己能嫁给一个识文断字,俊逸风雅的男人,可造化弄人,她被贪财的父亲卖给酒坊单家有麻风病的少爷为妻。但性格火爆的凤莲绝不顺从,她提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剪子,坚决要捍卫自己的幸福和追求爱情的权利。

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粗暴狂野、桀骜不驯。既嗜酒如命色胆包天,又爱憎分明豪爽侠义。他是非分明,可以为了报仇雪恨,苦练枪法,最终将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也可以处死养大自己,却强暴姑娘的亲舅舅。他自私狭隘,为了霸占戴凤莲,他杀人放火,灭了单家满门。这样的余占鳌,骨子里有着浪漫的英雄情怀,却又带着土匪头子的痞气。

戴凤莲和余占鳌的初遇也颇具传奇色彩。出嫁之日,戴凤莲坐着大红的花轿,余占鳌刚好是抬轿的轿夫之一。在轿夫们剧烈的颠轿中,戴凤莲无意中将她那莲花似的小脚伸到了轿子外面,余占鳌轻轻地握住了她的脚,并将脚送回轿内。这一握一送,风情万种的小娇娘和正值壮年的硬汉子在电光火石间擦出了绚烂的火花。

余占鳌的一生就此改变,同样改变的还有戴凤莲的一生。三天后新嫁娘回门,余占鳌扮作抢劫的土匪将戴凤莲带到那片火红的高粱地里,两颗蔑视世俗的心从此紧紧相贴,他们充盈又感性的生命体验,从此得以完整与饱满。

之后,戴凤莲抛弃了贞节观,大胆地与余占鳌相爱。既然注定得不到一段美满的婚姻,那么为什么不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动呢?比起低眉顺眼地伺候夫家,她更愿意轰轰烈烈地活出自己的一生。她不信命,不怕死,以决绝的姿态面对苦难,傲然展露自己的风华。我不禁为这样的女人而倾倒,她活成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人想要活出的样子。她如烈火,所到之处皆成燎原之势;她野蛮生长,满是倔强的生命力量。

余占鳌也不是见异思迁的风流男人,他一心一意地爱着戴凤莲。当单家爷俩磋磨欺辱凤莲时,他毫不犹豫地灭了单家,还了凤莲一片安宁。也许对别人来说,他余占鳌是凶神恶煞。可在凤莲的眼里,他是她此生唯一的爱人,是她认定的夫君,是她孩子的父亲,更是她一个人的英雄。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故事后来的余占鳌由一个人的英雄,变成了所有人的英雄。

日军公然入侵华夏,顷刻间,大片国土落入敌手。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昔日的平静生活荡然无存。当日军进入高密时,余占鳌毅然扛起抗日的大旗,率领自己的绿林兄弟抗击日寇,保卫家乡。日军没来的时候,他杀人越货,打家劫舍。日军来了,他飞枪上马,精忠报国。

他从不否认自己的土匪身份,也不排斥别人视他为英雄。他说:“谁不是英雄?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的就是中国的大英雄。”大是大非面前,他一向懂得如何抉择。他享受了英雄带来的荣誉,就要承担英雄背负的责任。他与兄弟们同生共死,以身为前线,绝不允许敌人越过一丝一毫。在那场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的战争中,他率部队杀死了中岗尼高少将。几天之后他仅靠着几百发子弹,与包围村庄的日本鬼子、伪军共计一千多人战斗,在敌强我弱,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沉着冷静、丝毫不退缩。

年他加入铁板会,与日伪军张竹溪的部队在车路口打了一场遭遇战;年又与冷支队和江大队长的人马一起,在村子里同日本人作战……读到这里,我的眼眶忍不住泛红,不禁为这一个个不怕流血、不怕受伤的勇士感到无尽的钦佩。或许这就是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是民族传统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它让无数中国人舍生忘死,只为民族独立;让无数中国人默默付出,只为国家复兴。它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刻入中华儿女的骨髓,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戴凤莲虽是一介女流,却也心中有山河,胸中有沟壑。她积极响应全民族抗日的号召,不仅为余占鳌伏击日军出谋划策,还替他笼络抗日的人才,甚至将自己唯一的儿子也送上了战场。如此的胆识与气魄,真真称得上奇女子。男人、儿子都上了战场,她当然也不能闲下来。她组织村里的人为战士们做大饼,而就在为潜伏在河堤坝的游击队员送大饼的途中,她不幸遭遇敌人的伏击,中弹身亡。戴凤莲就这样倒在那片看过许多遍、走过许多遍的高粱地上,她的血流进膏腴的黑土地,滋润着火红火红的高粱。高粱红艳逼人,一如她璀璨而张扬的一生。

戴凤莲死后,余兆鳌的武装、我党游击队以及附近其他抗日组织也难以抵挡日军强大的攻势,日寇的铁蹄最终还是玷污了高密这片纯净的土地。一时间,高密满目疮痍,尸横遍野。人们的鲜血流遍了整个村庄,又流到高粱地里,将高粱地染成一片血海。做完这些还不够,日军强行征集高密、平度、胶县三县的民夫40万人次,修筑胶平铁路。家仆刘罗汉大爷也被捉了去,罗汉大爷是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为人忠诚、善良、负责,和其他普通的奴仆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就是这样一个如邻家爷爷般的人,却有着文竹松柏般坚贞的气节。他抗辱逃跑,却被日军抓获并剥了皮。

他死时,女人们全都跪倒在地,哭声震天。或许老天也为之落泪,悲悯一根傲骨的折损,当天夜里便下起了大雨。稠密的雨珠将血迹冲去,罗汉大爷的尸体和皮肤也一同销声匿迹。我相信,罗汉大爷的遗骸,一定被某位好心人妥善收敛入土了。

罗汉大爷身上有着和戴凤莲、余占鳌相同的抗争基因,这些生命最原始的血性,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高密。

高密有烈酒,还有烈人、烈情。在高粱酒的浸泡下,高密人的血性被挥发到最大。可以说,高密的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他们能柔情蜜意,能侠肝义胆,也能保家卫国。这一群群的人,在火红的高粱地里抗战、高歌、死去、埋葬。他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深深热爱着这片火红的肥沃土地。

而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也通过汁液流淌在每一代高密人的身体里。在高密,不管是土匪、流浪汉、轿夫、商人还是农民,身上都带着东北乡浓浓的血性。那扎实凛冽,桀骜不羁的英雄气质永远挥之不去。

贯穿整本书的、铺天盖地的红,红的是成熟饱满的高粱,是奶奶戴凤莲出嫁的嫁衣,也是干涸的血迹,革命的火种,更是不屈的灵魂。

文字编辑:编辑部龙会

音频来源:播音部欧阳鑫

后期制作:技术部方芊予

平台编辑:媒体部甘少珍

图片来源:网络

近期热门文章:

乐动人心

岁月寄温情

光影知音

《何以为家》

印象之旅

红色遵义行

(点击文字即可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