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生命之火,燃断枷锁
评影片《红高粱》的主题意蕴
作者:徐崇睿指导老师:王雪松
简介:徐崇睿,年取得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合格证,本文系其影评处女作。
火红的高粱如同火焰一般燃烧着大地,也如同火焰一般燃烧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也如同火焰一般燃烧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同红高粱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同命运做着不屈的斗争。如同影片中的红高粱,用生命的火焰燃尽旧伦理、旧道德的束缚,燃尽旧思维方式的束缚,燃尽外部环境的束缚。
“
首段入题,句句不离题。影评作为一个小型的议论文,它所体现的是学生理解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篇小的议论文,需要有一个中心论点,这个论点贯彻文章始终。《红高粱》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份不羁的爱情,还有一首满含激情的生命赞歌。
”
生命之火,燃断旧伦理的枷锁。“我奶奶”走上轿子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头上的盖头扯了下来,尽管在上轿前老人特意嘱咐过,但她还是这么做了——她不怕受到任何诅咒,不怕遭受任何厄运,因为不能嫁给自己爱的人已经是人生最大的厄运。这是她对旧伦理,旧道德的第一次冲击,生命之火在她的心中燃起了火苗。在去麻风村的路上,轿夫们戏弄新娘子,不停地颠轿子。可轿子里的“我奶奶”紧握手中的剪刀,直到被颠哭了才出声。这本是当地的一个老传统,可是她就是不愿意向这个被旧伦理、旧道德所裹挟的传统妥协,甚至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我奶奶”掀开轿帘偷看,“我爷爷”宽阔的臂膀是她梦寐以求的倚靠。当“我奶奶”与“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庄严的号角声和鼓声撩拨起生命的激情,高粱地中那块长方形的空地,如同一个巨大的祭坛,祭奉着生命诞生之初的神圣。那“祭坛”中的两人,不顾世俗的眼光,不顾两人身份的差异,执意要在一起,就是因为彼此深爱着对方。那周围随风摇摆的红高粱,如同火焰一般,点燃了两人对爱情的向往,燃尽旧伦理,旧道德的束缚。
“
影评的主体部分是分论点的议论,最忌复述剧情。“野合”一段,是全片的重头戏,高粱地所铺设的“祭坛”是全片的点睛,这里孕育着生命,燃发着激情。这里既是生命诞生的祭坛,又是激发民族激情的大祭坛。
”
生命之火,燃断旧思维的束缚。众人辛辛苦苦的酿出高粱酒被醉酒后的“我爷爷”居然在酒坛子里撒尿恶作剧,酒却居然变得无比香醇的好酒。看似完美的旧方法,牢不可破的思维方式,就是因为这个小小的恶作剧,而出现了裂痕。“我爷爷”为“我奶奶”报仇,以近乎拼命的方式出其不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毫无破绽,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出乎土匪的预料,出乎了观众的预料。他莽撞,不守规矩,他粗野,放旷不羁,用生命之火,燃尽了旧思维的束缚。
生命之火,燃尽外族的压迫。日军进村了,打破了原本的宁静,成片的高粱被人们踩到了。成片的高粱倒在了在人们的脚下,但身后的高粱依然在风中高傲地生长——这如同我们的民族,百折不挠,即使遭遇再大的挫折与磨难,也要以最高傲的姿态面对世界——那片倒下的高粱像是一个大祭坛,它祭奉的是民族伟力的激情。在目睹自己同胞被残害的场景后,“我爷爷”等人用最原始的武器去伏击日军,在一场近乎屠杀的战斗后,只剩下“我爷爷”和“我爸爸”站在一片血泊之中。残阳如血,号角声和鼓声的渲染下,远处的红高粱依据随风高傲地生长,此刻,那红高粱便是片中人物的图腾,也是每个人,甚至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图腾。面对束缚,无论存在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努力挣脱他,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让自己在天地之间自由的呼吸,尽情的展现生命应有的姿态,用生命之火,燃尽了外部环境的束缚。
“
尼采曾有一个酒日神精神的伟大论断。“酒神”精神是一种狂放不羁的精神,这里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祭酒神,如果说第一次体现的是一种迎接丰收的喜悦,那么第二次则体现的是一种面向牺牲的壮烈。酒神的伟力在于,它点燃了生命底色里那团珍贵的火焰。
”
原本普通的红高粱,在影片中幻化成了无数人的形象,成为了无数人的精神图腾。那片随风摇摆的红高粱,如同每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无论挫折与挑战,都勇敢地面对,展现生命应有的姿态。它更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化身,为了能更加自由地呼吸,为了能获得一片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愿意用生命之火,燃尽一切束缚,燃尽世间的一切枷锁。
“
结尾段,与其说是回扣总结,不如说是一种升华。首尾呼应,论述完整。
”
总评
作为作者的第一篇影评,能呈现出这样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视角,十分不错,文笔洗练是其特点。在剔除掉一些展现剧情上的累赘语言后,文章便显现出其论述的精到和凝练。诚然,许多地方仍需结合视听深入分析,但鉴于这是一篇处女作,完全可以作为一篇不错的范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