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有多少年没看过春晚了,江湖难现本山经典 [复制链接]

1#

吃饺子,放挂鞭,本山到了就是年,曾经有多少人在除夕夜眼巴巴的等着赵本山的小品,而如今距离本山大叔最后一次的春晚已经过去有十年时间了。

1、穷人出身,贵人相助

在赵本山五岁那年,母亲早逝而父亲外出打工,于是他从小就和盲人二叔生活,吃百家饭长大,二叔教会他吹拉弹唱,这些技能成了他今后吃饭的本事。

25岁时赵本山出演《摔三弦》让他一举成名,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把盲人张智演得炉火纯青,正是凭借这个小品赵本山获得了“东北第一瞎”的称号,渐渐地他就在大城市铁岭打出了名声。

机缘巧合下姜昆带领剧团来铁岭演出,要知道当初姜昆的剧团可是的,剧团里的演员可是冯巩、李金斗这些大腕,却没有想到这些演员使出浑身解数,现场却反响平平,姜昆正不解的时候有个愣头青对他说,你们这演得比我们这的赵本山可差远了了。

这可让姜昆大吃一惊,马上就去打探这个赵本山到底是何方神圣,没想到看完一场赵本山的演出,姜昆当即拍胸脯保证要带他上春晚,就这样赵本山一个从农村里来的小艺人,真的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赵本山确实获得了上春晚的机会,但节目却接连被刷了下来,导演组最后一次给出的理由是东北话太多,当时春晚其实不太提倡东北话,直到年黄宏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把东北话传到了千家万户,次年赵本山的小品《相亲》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2、当之无愧的小品

年赵本山开启了他的春晚之路,这一上就是20多年,为观众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

比如在《牛大叔提干》里,赵本山上台之前留了一手,最后甩出“扯淡”这个梗,获得了满堂彩,这个包袱翻的恰到好处也足够讽刺,一针见血地反映了当时一些无良的领导,公款吃喝的现象。

还有在《红高粱模特队》里面对高高在上的范老师,赵本山说出了那句“劳动者是的人”从而狠狠地讽刺了那些脱离群众的伪精英。

在小品中,虽然反讽和煽情都是常用手段,但用的既巧妙又不让观众反感,还真的是个技术活。

在小品《昨天进天明天》里,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让多少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中国的沧桑巨变。

在年的小品《火炬手》里,据说那段为受灾百姓鼓劲的台词,是临时加上去的,还有最后那句“伟大的,百年的奥运,我们俩80了”,这也是赵本山多年的小品生涯中为数不多的煽情结尾,但《火炬手》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感动却不矫情。

当然了,赵本山最擅长的还是抖包袱,谁要是说不出几句赵本山的经典台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春晚,像“要啥自行车啊”“精辟啥呀,他是屁精”,这种台词都张口就来,直到现在我妈还会用“吃穿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来数落我

所以好的作品就是即使过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然被人念念不忘,赵本山小品的地位无可争议。

3、搭档默契,强强联合,春晚难现赵本山经典

驰骋春晚20年,赵本山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那些默契的搭档们,赵本山有一个御用编剧何庆魁,可以说是何庆魁的剧本成就了赵本山的春晚,《拜年》、《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系列等等,都是出自于何庆魁之手,而他与赵本山合作的条件,就是他写的每一部作品都要带上高秀敏。

自小品《拜年》开始,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也就成为了春晚的黄金铁三角,甚至有人调侃,没有范伟的大忽悠,只是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几步路就散了。

而对于《拜年》这类颇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来说,赵本山是比较反感的,他曾经说过:“当观众都觉得你在教育人的时候,那是最累的”。

一语成谶,这也就是现在很多小品的通病,喜头悲尾,结尾楞拔高的喜剧,很少有人比赵本山做得更好。

年《同桌的你》成为了赵本山留在央视春晚的最后一部作品,而次年沈腾带着《今天的幸福》登上了春晚,紧接着年郭德纲也来到了春晚的舞台,自此春晚迎来了新纪元。

也有人说过沈腾会不会接棒赵本山成为下一个小品,目前来看沈腾在春晚小品的造诣,还远未达到赵本山的高度。

在春晚舞台沉浮20载的本山大叔,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小品演员,而是70、80甚至90后一代又一代人春节的代名词,而如今虽已英雄迟暮,却也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再难超越的经典。

您对本山大叔的作品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小编一起讨论哦!

感谢您的点赞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