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8月2日至3日,以“提升技能,助力农安”为主题的全省蔬菜农业残留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黔西市举行,对黔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了肯定。
培训班学员到黔西市雨朵镇韭菜绿色防控基地参观学习
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中游的黔西市,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作物和动物的生长,物种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县,是全国个重点蔬菜示范县之一。
近年来,黔西市委、市政府围绕做优做强食用菌、肉牛、高粱、猕猴桃四大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的“4+N”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着力抓招商引资,加强粮食、蔬菜、经果、畜牧、食品加工等经营主体的引进及培育,着力抓重点基地、示范基地及产业专业镇、专业村建设,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优势产业经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确保全市60余万常住人口的食品安全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黔西市认真贯彻执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精神,坚持以“安全第一、问题导向、预防为主、依法监管、改革创新、共治共享”为基本原则,坚持“产出来”“管出来”并举,全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计划。通过落实“三大保障”、提升“三个能力”,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建立健全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检测精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农产品检测
落实组织保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按政府和业务两条线签订责任书,纳入各级政府实绩考核,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落实经费保障。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满足监管、执法、检测工作实际需要,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落实人员保障。积极与编制部门协调充实监管、检测、执法人员。农检中心人员编制由5名增至10名,在编9人。乡镇监管站全部落实2-3名人员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全市监管、检测、执法人员名,村级协管员名。
全力提升监管能力。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管理。以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两品一标”申报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全市“两品一标”认证数 4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竞争力不断提升。
农产品产地抽样
全力提升检测能力。在初步建立以县级检测中心实验室为核心,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检测室为点的县乡两级农产品检测网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检测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检测水平。检测参数由20项提升至项,增幅达10倍,是贵州省首家县级质检站认证参数突破两百项大关县。荣获省、市检测技能竞赛团体表彰8项,农业农村部优秀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毕节工匠(高级)2人,省级部门表彰35人次、市级部门表彰30人次、县级部门表彰12人次。
全力提升执法能力。执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执法水平是提升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关键。黔西市通过强化农兽药经营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环节执法检查,强化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查,强化宣传增强意识等举措,全力提升执法能力,加大执法力度,震慑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近三年,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余户次,办理农资经营违法案件79件,农产品质量案件6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件),违规使用草甘膦案件5件。
农资市场执法监管
通过严把“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粮食收储质量、食品加工质量、流通销售质量、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黔西市扎实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不断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全市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我市于今年3月启动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有效保障我市农业产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劲助推全面乡村振兴。”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德政说。
通讯员洪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
编辑邓钺洁
二审金忠秀
三审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