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也不将就!
国内酒企的出路应该在大瓶往小瓶化,粗糙往精致化,传统往现代化,保守往年轻化,为何要这样做?消费群变了。在江小白,小劲酒,小郎酒和茅台小酒之后,贵州和四川的酒厂老板们该如何破局求生呢?
现阶段的在小酒流通和招商流域,最低价的是小百年糊涂,零售8元;最贵的是火爆,零售58元;最火的是江小白,零售20元;当然小劲酒、小歪郎、二锅头也不容忽略,因为他们起步早,终端建设得好,根基扎实。只是小百年偏安于广东,对别的酒企来说倒可以忽略。
小酒还处于粗犷的发展状态,终端消费江小白一家独大,消费疲软,茅台专卖店还是高大上普通消费者连门都不敢进,唯有十几块的二锅头成为普通消费首选,钱少量多实惠嘛。市面上很多品牌启动小酒项目却没有小酒的文化沉淀,大多属于赶鸭子上架,一样的瓶身设计风格、一样的青春路线、一样的文案思路、一样的终端活动,却没有属于自己不一样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价值。
企业不应该为了寻找价值而随意找到一个概念就胡乱的涂抹加色,没有灵魂终究是不伦不类。虽说瓶子可以差不多,但是不可千篇一律,要像手机领域学习,聪塑料机身到金属机身再到玻璃和陶瓷机身,颜色也单调的从黑白到炫彩,像素从80万到多摄像头。当然,过去如茅台镇酒企几十年如一日的跟着老大茅台酒一直使用茅瓶款式的瓶子,这样简单的审美方式符合中国风的大红大紫,这在过去审美简单和知识匮乏的时代,这种设计倒是没什么。放眼今天,确实不好看。
不过,酱香酒的文化底蕴足够强大,喜欢酱香酒的人群逐年增加,加上像马云、宗庆后、柳传志这样的商界大亨在力推酱香酒,酱酒的前途出路倒是坦途。可如何在风口中赢得竞争,或者分到一杯羹,企业就犯难了。
过去茅台镇的酱香酒曾经出过惊人担忧的事情,“茅台内供酒”“发霉酒”“19元一瓶包邮”等,这些都是在透支整个酱香酒行业的未来。我们按照坤沙标准计算,5斤高粱5斤酒曲、人工、水电、瓶子贴纸、储存、物流、厂家毛利,这样的一斤酒成本可想而知。销量大的碎沙酒,3斤高粱3斤酒曲,也不至于ml零售才只卖19-29块。
酱香酒酒企很多没有强势的自主品牌,在终端建设上也很是粗放,很少有自己的展销点,很少有运营终端的队伍,或许对于酒厂来说OEM更稳当,又或许在不恰当的时间做过很大的投入最后项目流产而怕了。
机会很多,从终端销售开始,至下而上去思考出路:我们的潜在顾客是谁、他们能从哪里找到我们、他们愿意花费多少钱来消费我们、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宣传我们、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设计、我们用那种口感抓住他们的味蕾?
困难在,机会也在。酒企如何破局才能在这大争之世脱颖而出,掌舵者的思路和格局非常重要。改革如逆水行舟,深化改革牵动酒企的全身,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面前,在大洗牌之前,唯有行动才能自救。
在江小白,小郎酒和小劲酒的成功背后,川酒和贵酒,这一浓一酱的代表,在小酒的空间上都还是有无限潜力可以发挥的,小酒就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