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抢到秋种之前把今年冬天和来年春天的‘牛粮’备好。”这些日子,凤冈县花坪街道东山社区申家湾村民组的爱心养牛场场主申修权,正忙着把种下的7亩甜高粱、30亩牧草收进屋内,作为圈里的49头牛的“备餐”。
“一头牛一般要养6个月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年要吃掉元草料加精饲料,喂牛得算好成本账。牛每天都在吃东西,吃的都是‘钱’。”养牛7年,47岁的申修权从庄稼汉成了当地养牛的“土专家”,在他的带动指导下,东山社区这一带有58户村民养起了15头到30头规模不等的牛,养牛的家庭牧场主越来越多。
不仅要喂得好,还要卖得好。申修权还有另一项本事——卖牛。
近日,他选了7头牛和同村其他养牛人的37头牛拼装成一车,急急忙忙赶往30公里外的绥阳镇,那里有凤冈乃至黔东北最大的牛交易市场。
按照行规,申修权按每头牛30元的进场费交了元,交易成功后每头牛还得补交20元交易费。不到1小时,通过估价,他的7头牛就被来自四川泸州的客商买走,共卖了9万多元。
“这个市场就像一个换乘点,每月平均有头牛从这里出发到下一站。”顺着申修权手指的方向,只见多台货车排满公路两旁,一辆辆拉着牛儿的大货车驰往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武汉、安徽等全国各地。
在余公里外的珠海香洲区灵犀路上,凤冈县和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的平方米的雪花牛肉西餐厅,每天的营业额也在万元之上。
在云南昆明,凤冈生态产业循环种养园区生产的食材正在源源不断地送进黔北风味“野肆”生态餐厅。该餐厅以销售精品雪花牛肉为主,人均消费元到元不等,餐厅的月营业额一般在5万元左右。
一头连田间,一头连餐桌,凤冈县不断丰富“养殖端+加工端+销售端”产业一条龙内涵,着力提升生态循环种养加一体化,成功培育了“凤冈山地雪花牛肉”“龙滩口有机牛肉”“凤牛和记”“牛大冈”“牛小凤”等品牌,并在昆明、珠海、贵阳、深圳、上海等地开设牛肉体验店和鲜肉销售店37家,因牛带来的财富在不断叠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
编辑蒋洪飞
二审李洋
三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