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9日讯在潍坊高密市有这样一位小伙子,打破传统的制作和思维方式,用别人废弃的高粱材质创作出了高粱秸秆画,并且独出心裁的创作出了以“红船引领再出发”为主题的红船系列秸秆作品,将红高粱精神和红船精神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传承和创新的路子。他就是高粱秸秆画的创作者、高密好喜欢工作室的刘琦。
干过企业管理,当过厨师,学过针灸,能写会画,今年35岁的刘琦可谓经历曲折,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始终如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他看到废弃的高粱秸秆只能当做柴草烧火做饭的时候,刘琦突发奇想,要是把这些高粱秸秆的不同部位利用起来做成高粱秸秆画,既能变废为宝,又能传承和弘扬红高粱精神,将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刘琦给我们介绍说,红高粱曾经作为物质的食粮喂养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精神食粮继续滋养我们,一直想把红高粱这种作物,能不能借助它这种实物,开发一些文化衍生品,作为艺术品可以用,可以观赏,介入到别人的生活当中,所以就想到了用这个高粱秸秆做这个高粱秸秆画。
为了做好高粱秸秆画,刘琦先后去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河北等地,考察了与红高粱作物相关的各种文化产品数百种,决定从红高粱编织品和红高粱秸秆画等入手进行红高粱艺术品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反复制作,高粱秸秆画终于诞生了。在展馆里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红高粱秸秆画,这是艺术百花园中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奇葩,它集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构思巧妙,新颖别致,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主要原料就是高粱秆,利用高粱自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经选色、绘图、刮薄、抽丝、裁剪、拼贴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之为高粱剪贴画。创作中,刘琦大胆吸收了版画、剪纸、雕刻和中国画等艺术形式,作品情感蕴涵丰富,色彩斑斓多样,比之其它画种更富立体感,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十二生肖惟妙惟肖,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灵动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一个有追求的人永远不忘初心和使命。一个偶然的机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刘琦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的重要论述,一个利用红高粱秸秆制作红船,宣传红船精神,增强教育效果的大胆设想油然而生,于是他就想通过红高粱作物这种载体,将红高粱精神与红船精神有机结合,用红高粱秸秆画的形式去表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大主题。在创作第一幅红船作品期间,刘琦参照着放大的红船照片,完全按照红船原物的颜色去选择材料,靠纯手工完成了数十道繁杂工艺的制作,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赶在国庆七十周年前夕创作成功。为了表达对党的一颗赤诚之心,他将这第一幅红船作品捐赠给了中共高密市委组织部收藏。目前刘琦带领着他的团队,已先后创作高粱秸秆画红船作品近百幅,分别被中共高密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多个机关部门党委收藏。刘琦说:“我的初心就是要把红高粱秸秆做成文创产品,这也算是我的初心,我的使命吧。把红高粱秸秆代表的红高粱精神和红船精神就结合在了一起,我觉得用高粱秸秆做成的红船作品,它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更大于观赏意义。”
当地政府部门对刘琦的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红高粱艺博园为他提供了产品展厅,高密柴沟镇党委政府专门为他设立了工作室,更加激发了它的创作热情。目前,刘琦的红高粱秸秆画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美的外观设计和深邃的文化创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高密市市民郭宗利在参观了刘琦的高粱秸秆画以后深有体会的说,刘琦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朴实,接地气,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对高密所独有的红高粱文化的一种创新发展,特别是他创作的红船系列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充满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正能量。
记者王择钧郭振鹏编辑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