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密云区扶贫专班到我旗开展调研扶贫协作工作
通辽市第二届科尔沁运动大会库伦旗启动仪式在新库伦广场举行
天地之歌生命之舞——安代舞
京蒙帮扶
●密云区扶贫专班到我旗开展调研扶贫协作工作。
5月7日至8日,密云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珂一行到我旗,就京蒙对口帮扶开展调研扶贫协作工作。旗领导吴青海、白海东、孙庆谷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茫汗苏木、额勒顺镇和库伦镇等3个苏木乡镇就年、年实施的规模养殖、京蒙缘饲料厂、油鸡养殖和燊织典服装加工等京蒙扶贫协作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
随后召开了京蒙对口帮扶座谈会。会议由旗委常委、旗委办公室主任白海东主持。会上,首先汇报了我旗京蒙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北京百年栗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对养殖产业前景进行了介绍,并对我旗油鸡养殖项目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王珂在座谈时指出,此次实地调研库伦旗京蒙对口帮扶项目,体会很深,感受到了库伦旗打赢脱贫攻击战的坚定决心,就下一步工作,王珂表示:密云区将携手库伦旗,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并结合库伦旗的资源和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密云区在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库伦旗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
旗委副书记吴青海代表旗委、政府向密云区多年来对我旗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京蒙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优先落实京蒙帮扶项目资金,优先扶持京蒙帮扶的企业,真正为我旗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我旗举办中科院科技扶贫-甜高粱种植技术培训会。
5月7日,我旗举办中科院科技扶贫-甜高粱种植技术培训会。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张铜会出席培训会。
会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程师李超以《优质饲用甜高粱栽培管理及喂饲牛羊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题,围绕甜高粱的种植、田间管理、收割及饲养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并与学员进行充分的互动,解答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疑问。
会后,与会人员还深入到库伦镇哈拉胡绍嘎查及白音花镇察哈尔嘎查现场学习观摩相关技术及种植流程。本次培训为我旗优化饲草种类、增加农民种植效益、储备专业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
健康库伦
●通辽市第二届科尔沁运动大会库伦旗启动仪式在新库伦广场举行。
5月8日,由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通辽市体育局、旗人民政府承办,旗教科体局、旗体育总会、旗业余体校协办的通辽市第二届科尔沁运动大会库伦旗启动仪式在新库伦广场举行。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哈申,旗政协副主席范广超出席活动。
安代舞、健身气功、广场舞《全民共舞》、太极拳等几个热场表演为启动仪式拉开了序幕。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国家倡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旗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身场地、路径、健身项目、人群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旗城乡参与健身人员数万人,每天清晨或傍晚,城市及乡村的各个广场都活跃着健身爱好者的身影,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同台竞艺,成为我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仪式上,范广超宣布通辽市第二届科尔沁运动大会库伦旗启动仪式开幕,哈申为全民健身徒步活动鸣枪开走。随着鸣枪令下,大家紧跟旗帜,个个精气神十足,踏着有力的节拍,迈开矫健的步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徒步活动中,一路上,优美的风景、清爽的空气,让大家在参与的同时享受到了徒步这项健康有氧运动带来的乐趣。
据了解,徒步活动以旗多功能厅门前为起点,全程约4公里。来自我旗57个直属机关,38支健身团队,余人参加活动。
非遗文化
●天地之歌生命之舞——安代舞
三百多年来,安代在库伦生长、发展、传播。绿色无垠的草原上,在“博”的引导下,大家放声歌唱,翩翩起舞,郁闷的心情得到了缓解,孤独的灵魂得到了慰籍,信仰转化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安代透射出特有的生命美和感染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安代艺术家的不断完善,安代成为具有广场自娱性与剧场表演性双重性质的民间艺术形式。年,库伦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年,安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代的传说
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确实流传着大量有关“安代”的民间传说,为“安代”的起源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下面这一说就很耐人寻味:
很早以前,郭尔罗斯的一对老夫妻,晚年得女,十分疼爱。可是姑娘十八九岁时,忽得怪病。老汉无奈,用勒勒车拉着女儿遍访名医。走到库伦,车轴断裂,无法前行。老汉挥泪顿足,放声恸歌。远近的人们听到歌声也跟随老汉围绕车子一齐顿足悲歌。姑娘慢慢苏醒,下车跟着人们边走边唱,汗透衣衫,大病痊愈。父女二人后来定居库伦,而边唱边跳的安代也在库伦大地流传开来。
安代的萌发
蒙古民族发祥之初,对世界的认知有限,面对大自然,心生恐惧,于是将族群的发展、畜牧的兴旺、个人的安危全部寄托在超自然力量之上,由此产生了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信仰,成吉思汗时期成为蒙古民族信仰的主教。以祈求神灵保护、消灾祛病为目的的安代原是萨满之一种,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仪轨和完整的文化表达体系。而“博”作为沟通人与神灵的使者,常在失神忘我的状态下翩翩起舞,让人们从压抑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博”的舞蹈,就是安代的雏形。
古老传统的安代有它的“博”主持唱出来,这些“博”也是世世代代相传下来,并有着神秘的色彩。
安代的传播
“安代”一词,究竟源于何处,学界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认为“安代”是由“阿答太”演化而来。“阿答太”意为“着魔”或“中邪”。古老安代形式有祭水神安代、祭树安代、求雨安代三种形式,明代中叶,萨满法师“博”主持并实施的这种医病方式,逐渐演化成民间舞蹈,在科尔沁草原广泛流传。
在众多的有关“安代”起源的神话传说中,传说的结局几乎都是主人公在库伦定居,“安代”从此流传。而考察库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左右,当时漠南四十九个旗的牧民迁居到库伦定居并建旗,不同的文化观念、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在库伦这块大地上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蒙古各部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有些发生变异,逐渐形成了崭新的文化形态。“安代”就是这种融合变异的产物。
安代的创新
新中国成立为安代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安代艺术家紧扣时代脉搏,继承传统安代的艺术精华,使安代逐渐演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并由民间进入剧场,成为具有广场自娱性与剧场表演性双重性质的民间艺术形式。
四十年来,库伦安代声名远播,库伦安代艺术家足迹遍布世界,在世界音乐舞蹈之林中确立了自己应有的位置。而安代的道具、演奏安代乐曲的乐器、安代舞蹈、音乐作品光盘、安代研究专著、刊物等也层次不穷。建国以后,库伦的安代作为蒙古民族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作为库伦独有的文化品牌,越来越受到国内各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