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宋宫词开头,宋太宗身负箭伤,你知道 [复制链接]

1#

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其弟赵匡义继位,改名赵光义,史称宋太宗。太宗一心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两次御驾亲征,身负箭伤无功而返。汴京皇宫内,太宗心急如焚,箭伤发作,深感时日无多。

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宋宫词》终于开播了,这是李少红自《大明宫词》后,又一“戏说历史”的鸿篇巨制。你一定好奇为什么我说她是戏说历史,因为人家微博认证就是戏说宋朝,而且以之前《大明宫词》的经验来说,这部剧明显又要走编纂历史的老路,不过人家已经这么说了,也不能过于苛刻的以历史要求该剧。

大宋宫词

既然这部剧是号称戏说历史,那么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戏剧性的大宋历史,。如你所见,开头引用的是大宋宫词第一集的介绍,上面说宋太宗北伐失败,身负箭伤,但你知道他这个伤是伤在哪吗?你没看错,是屁股!#大宋宫词#

屁股上插箭的高粱河“车神”

“哈哈哈,仲询,看来这契丹人也不过如此啊,给我全力进攻幽州城,等攻破了幽州城潘大将军可为幽州知州”,看着在辽将耶律沙领导下,如土鸡瓦狗般仓皇逃窜的契丹军队,赵光义如是地对潘美说道。

他心想原来契丹人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勇,看来兄长没有完成的北伐大业要在他的手中实现了,心念及此更加欣喜三分。而旁边的潘美却有一丝顾虑,当听说皇帝要把他封为幽州知州,谨慎的他刚想出口阻止。却被旁边的人用眼神搪塞了过去,他知道,按皇帝的性格是不会听从他的。

赵光义

很快潘美的想法就应验了,耶律休哥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赶在幽州城破之前来到了城下。此时他的士兵也已人困马乏,然而他知道如果就地休息那幽州城随时可能被宋军攻破。而此时的宋军,经过多次大战加上翻山越岭也是人困马乏,他知道比拼意志的时候到了!

很快辽军发动了进攻,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从两翼向宋军发动突然袭击,这大致就是辽军最后的援军,如果耶律休哥战败,幽云十六州就拱手然给了赵光义。因为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幽州城内的守军也全部冲出城门进行这场大决战,刚经过一场胜利的宋军显然没料到他们亲尽全力的进攻。因为准备不足,一时间营内大乱,但宋军身后就是皇帝,因此他们不得不全力拼杀,而此时他们的皇帝在干嘛?

耶律休哥

面对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赵光义怂了,看到辽军越来越接近他的中军大账,他决定放弃他的军队火速撤离。他这一撤不要紧,宋军抵抗的勇气却几乎荡然无存,很快溃败。律休哥率领军队死死咬着后退的宋军,期间万箭齐飞,连皇帝都被射中了大腿和屁股,但逃命的勇气远远盖过了疼痛,赵光义看到一辆驴车停在路旁,赶忙驾着驴车飞驰而去。

你别说作为一个皇帝,却驾着驴车横行无阻,甚至逃出生天,从此,高粱河车神这样一个称号就完美地落在了赵光义的头上。

北伐成功,却头脑发热

按原计划赵光义应该是灭亡北汉就算成功,而且这个计划很完美地实现了,公元年,经过数个月围城战,太原终于被拿下,赵光义结束了五代乱世,再次统一全国。

理论上讲,赵光义身上的荣光已经足够耀眼,如果他见好就收,或许不至于落得惨败。一个成功的男人总喜欢头脑发热,于是趁辽国刚经历过内乱,收复太原的赵光义决定北上。

太宗北伐

一路闪击围住了幽州城,不过可惜他还是慢了一步,幽州已经完成了战略部署,从赵光义围城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

本想洗刷嫌疑,结果遗臭万年!

为什么去北伐,因为他觉得仅仅有北汉这一国的功绩不足以盖过他的兄长,而且全天下都在说是他杀了他的兄长,不管真相如何他总会要洗刷嫌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场大胜。

高粱河之战

而且就在胜利的一半的时候,赵匡义的儿子也死在了北伐的途中。不管是不是赵光义下的手,他更需要胜利,才能掩盖这些肮脏的政治。

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次北伐失败,直接让他的声望跌至谷底,用遗臭万年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