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蚌埠正在消失千年古镇,距今已有2000年 [复制链接]

1#

安徽,蚌埠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别名“珠城”。据记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誉。这片皖北的大地上,现如今还留存着不少的古镇老街,虽然有些年久失修缺乏保护,却也仍然屹立不倒述说着悠悠千百年间的故事。而在淮河支流、涡河北岸,有座看起来平平凡凡的小镇,它曲折的历史上可追溯到西汉,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怀远龙亢镇。

来到蚌埠怀远,说起龙亢镇,本地人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纠正外地人错误的发音:“龙亢”的“亢”不读“kang”,而读“gang”,意思是指龙的颈部。怀远县龙亢镇俗名上集,历史悠久,是个千年古镇,地处怀远县西部,由于它处于淮河的支流涡河北岸,水运方便,经济十分发达。

龙亢镇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龙亢还只是一个小村庄,汉建元四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在这里设龙亢县。龙亢城池坚固,市井繁华,商贾云集,交通便捷。东汉至宋余年里,除个别朝代短暂撤县外,龙亢皆为县治或郡治。

这里遗存着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地名文化历史,如:桓傅故里坊、桓公墓、龙亢古城遗址、烈女碑、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等等,都为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光彩。千年龙亢又被称之为红色龙亢,抗日战争时期,龙亢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的军事要地。镇内,有一条小巷名火神巷,当年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就坐落在巷内的一座小院里,该纪念馆内有南院立国耻碑一座,另有石碾石磨各一座,北院立彭雪枫骑马雕像一尊,启迪后人不忘过去,牢记历史,奋发自强,弘扬民族抗战精神。

东汉代经学大师、太子少傅桓荣的故里,也位于龙亢镇内。后人为纪念东汉经学大师、太子少傅桓荣,在其故里涡河北岸修建了一个石坊。据史料记载其故居就位于现在的城隍庙处,龙亢镇的城隍庙,坐落在后街的正中,坐北向南,前后三进。第一进九间宽,大门紧接戏楼,进大门过戏楼是一个宽敞的大院子,可容纳几千人,过进穿堂到个院子,当中摆一个高有丈余,底径二尺多的铁香炉。最后是大殿,高高的神灵台上,黄绫子帐幔中端坐着红袍金面长髯飘胸的城隍老爷。

龙亢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人文环境,还有美味的特色小吃,市场上土特产,品种繁多,当地的扒猪脸、疙瘩鸡、改刀鱼、辣汤、馓子等地方名吃,声名远扬。又因农业发达,粮食物产丰富,由高粱等多种粮食制作的“五粮醋”,也是当地的传统特产。其中辣汤是怀远龙亢的地方小吃,因风味独特,当地甚至有“不喝辣汤,白来龙亢”之说。

由于战乱不断,再加上淮河水患泛滥,让这座历史重镇上的古代建筑几乎毁失殆尽。如今走在古镇,很多古迹正剩下断壁残垣,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感受蚌埠深厚的文化积淀。

那么你知道龙亢古镇吗?对于这个古镇都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共同探讨,您的点赞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