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高粱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红高粱》小说题材取于家乡的抗日生活,小说以家乡大片的红高粱为背景,发展民间抗日故事及以“我”的爷爷奶奶的爱情两条故事线。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地就仿佛是一片深色的血海,透着悲情。血海里,有爷爷奶奶的野合故事,也有土匪的出没,也有英勇的抗日伏击。

读莫言的《红高粱》,细细体味九儿的一生,这个九月初九生的丫头,是一个不甘被控制反传统的质朴农家女孩。戴凤莲虽嫁于了患有麻风病的酒老板,但却也私下与轿夫余占鳌定了情甚至野合,以至余占鳌杀死酒老板,做了土匪。戴凤莲虽接受了封建礼教的安排,却更多的是在进行反抗。从她和余占鳌的爱情逐渐扩大到民间抗日的热情。在戴凤莲家的长工罗大汉被日本人残忍的剥皮杀害后,余占鳌愤怒的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伏击了日军,发动了一场民间抗日活动。整个过程都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只反映了高粱地人民的自发抗击。这是超过了政治形态的限制,而单纯的对民间世界的一种直观的观照和对自由的表达

《红高粱》的艺术世界里,是恍成血海的高粱地,小说红色的高粱地就是一种整体的象征,它是作者情感的附着地,是作者全部的创作冲动契点和兴奋点所在,也是我们理解与把握小说发展脉络,情感主题的基本门户。小说歌颂生命的蓬勃与人性。它赞美生命的自由,反对传统。《红高粱》里对色彩的运用真可畏到一种,用红色突出表达了各种情感。故事最后结束在了那日全食里,表现出一种神秘感,在那一到,红色变成了一种永恒,高粱地变得辉煌、壮美。

那个年代诞生的《红高粱》,在我读来,感觉有一种颠覆性的意味在里面。正义与爱情在这故事里完全变了样,余占鳌、戴凤莲、罗大汉这些人,他们就是乡野里野生的一株株高粱,原始又真实,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活的真实,虽也没认为自己就是英雄,是伟人。在高粱地里野合、在高粱地里抗战、在高粱地里死去、被埋葬,这些人活着,也没想过去标榜道德,他们对日抗击,也不呐喊,也就自发成为了英雄,所被人铭记。

而书中的那个“我”也在最后出现的,这就是一种传承,铭记历史的是还活着的人,红高粱的一批人死去,还有“我”还在,书中的这个“我”就是对红高粱生命力的传承体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