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好的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我连菜窖的故事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们在东北当过铁道兵的人来说都不生疏,知道它的含义和用途,特别是在炊事班干过的战士,那就再熟悉不过了。菜窖是连队用来储存越冬蔬菜的地方,那时各个连队都有,但是我连自建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冬暖夏凉,既能藏菜又能藏兵的大菜窖别具一格,营团领导参观后风趣地说:十连的菜窖俨然是一个能攻能守的“地堡”。
我连的菜窖,不仅能把自己种的大白菜、土豆、大葱、萝卜等蔬菜和上级从黑龙江、吉林省产菜基地调入的越冬蔬菜及购买的海拉尔的高粱米、面粉等主食都存放在菜窖里面,留着越冬食用,解决了因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通运输不便,影响部队生活的矛盾,而且还有战时的藏兵之功能。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席卷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多种经营也在部队落地生根。这年我连从长白山下的烟白线转战呼伦贝尔大草原鄂温克族西索木的伊敏线,一边负责西索木铁路、公路大桥桥墩沉井作业的前期施工,一边安营扎寨,没有时间顾及副业生产,只有少数几个班开了一点荒,种了一点土豆,总体上错过了草原的春夏两季,战士们很少能吃到新鲜蔬菜,特别是入冬以后交通受阻,战友们天天都是干菜、牛皮菜,苦不堪言。年春季,连队党支部在总结去年副业生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盘考虑副业生产模式,早部署,早落实。增加生猪存栏数,增加开荒面积,利用工余时间、休息时间开展班与班、排与排之间的生产劳动竞赛,掀起副业生产的,不向上级“等、靠、要”,力争自给自足。
各排名班既要完成连队布置的军训任务、施工任务,又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开荒种菜。没有动员,没有号召,各班还相互较劲,看谁菜地长势好,苗儿壮,后劲足,果实旺。那时我连的蔬菜不仅有土豆、大白菜,还有菠菜、大蒜、西葫芦(茭瓜)、大头菜、小白菜、豆角、蒲萝菜等。一排土豆的长势,二排种的土豆最多,三排、四排的蔬菜品种最多。秋季到了,全连瓜果蔬菜全面丰收,其中土豆堆积如山。一个7班就收四千多斤土豆,还有其它蔬菜一千多斤。事后统计全连约收51万斤土豆,五千多斤其它蔬菜,丰收的果蔬如何越冬?怎样保住这辛勤劳作的丰收成果呢?
连队召开了干部大会,连长付德海在总结和布置连队施工、机械保障等工作后,把果蔬越冬议题交大家讨论,连队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充分酝酿讨论,结合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后战备形势决定:
一、对菜窖进行改造、增容、加固,并能在战时起到临时藏兵,运兵作用。
1、由东北入伍的在家有过菜窖建造经验的战士组成菜窖修建团队,由副连长方国先和司务长叶民具体负责。
2、根据现有主副食的数量、品种,连队人数,计算出菜窖的容量,画出草图。
3、从搬家搭帐篷和工地上的下脚料中寻找合适的材料,用于菜窖的防塌支撑和窖内摆放蔬菜的堆叠架,确保主食及果蔬分类,摆放合理,取用方便。
4、菜窖建好后,选派责任心强的战士专门管理菜窖。
二、根据土豆大丰收的情况,请在吉林白城老家从事粉条加工的三排长孙凤山的父亲来连队,指导帮助将土豆加工成粉条,这样既改善伙食又便于储藏。
我连的菜窖选址在地势高,背风向阳的靠近草原土丘的南侧,连队北围墙内的东侧,土质硬朗的地块,靠近炊事班及连部。方案定好后,立冬前夕,连队就开始组织人员利用工余时间挖菜窖了。
根据经验:深度越深,保暖效果越好。挖浅了容易冻透,存储的大白菜吃起来就有一股冻腥味。战士们将菜窖深度加深到3m以上,挖成总长15m、宽3m、深3~5m的长方坑体三间。挖成后,用自制晒干的土皮砖将内壁四周和中间的两个隔墙全部砌墙粉刷。
从工地上找来废角铁、废钢管把它拼接焊成6m的长条,将一头墙体土中,一头担在中间隔墙上(每头0.5m)固定好,每根间隔50cm,平行放置,这样起支托作用,防止塌陷。
托管放好以后,再用从吉林桦甸拉过来的长白山森林的树藤条盖在上面,然后用晒干的草原枯草打成小捆摆放在树枝藤条上20~30厘米,做到摆放密实,这样保温效果比较好,最后覆土,用锹拍实,不让它透气,上面再铺上一层草皮,达到大草原的自然景观状态。
东西两间留两个洞口,洞口的盖板上加上伪装,犹如隐蔽的地道口。每间房的上盖都留有一个通风口,通风口插入直径30~40cm废铁管,这样让空气流通,调节温度,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下菜窖之前先开口通气,防止缺氧。
三间菜窖里南北、东西都留有一米的过道,货架用零星木料做成三层,底层堆放土豆等重品种,二层安置高粱米、面粉等主食,三层安放大白菜等蔬菜,其余的部位、层次安放粉条等精细食品。
从洞口进入菜窖,上下有木头楼梯,梯子直接竖立在菜窖口。菜窖里每间都安装了电灯,还备有马灯,修理排发电时就用电,没电时就用马灯。我连的菜窖大而深,人下到里面不需要弯腰。特殊情况时,可以从东口进西口出,出洞口后可直接上连队背后的沙丘土坡,便于游击回旋,达到战备要求。到过我连菜窖的人都说,十连的菜窖像地道,平时可藏菜,战时可藏兵。
土豆和大白菜是我连大丰收的拳头产品,由于我连的土豆种是进入草原时由上士桂晓东从吉林市场精心挑选的,加之经过南方兵的精耕细作,土豆1斤种子可收成17斤,而当地百姓1斤种子只能收成7斤。土豆大丰收后,连队请三排长孙凤山的父亲来连队指导加工了粉条。霜降前起大白菜,大白菜下窖之前,战友们总是把它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把外面的一层黄叶子择掉,然后放到操场中间晾晒,把大白菜的水分蒸发掉一些,目的是便于储存,白天晾晒,晚上战友们组成人线,一棵一棵的接力传到菜窖下面的货架上。
窖内冬暖夏凉,俨然是一个大冰箱,无论外面怎么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里面的菜却新鲜如初,菜窖给过冬的蔬菜安了家。等把所有品种的蔬菜都运送到菜窖,我们全连就开始放心冬训了,都不担心蔬菜受到冻伤。菜窖是天然的储藏室,经过菜窖储藏的蔬菜特别好吃,比现在冰箱冷藏的蔬菜更新鲜、更有味儿。
年,由于我连蔬菜大丰收,土豆又加工成粉条,那年越冬我们不仅自给有余,而且还支援其它连队,受到团营领导的表扬。副业生产受到了全团兄弟连队的赞赏,自建的菜窖也出了名。
我们铁道兵不仅发明了“地火龙”,解决了人的越冬问题,而且用聪明智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自然规律,解决了蔬菜的冬储问题,在寒冷的北方站住了脚,加快了祖国铁路建设的步伐。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餐桌上不再是单一的大白菜了,大棚“搞乱”了四季,蔬菜基本不需要储存了,菜窖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每当秋末冬初我看到满载着白菜、萝卜、大葱等蔬菜的车,响起叫卖声时,每当我往冰箱里储存食品的时候,连队菜窖的记忆又鲜活起来。
(感谢连队的老兵们提供信息,将此文献给生命垂危的我连菜窖管理员陈祥余战友。)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作者:吴凤祥
责编:李郎杰《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