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尾猫
《亮剑》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楚云飞对部下说只要能拿下赵庄就给发罐头。这一下就激发了士气,区区一罐头就把士兵激动成那样。
那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士兵伙食如何呢?
之前笔者曾写过《雷霆战将》里男主吐午餐肉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抗战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伙食条件不是很好。那么国军呢?一样也不是很好。伙食水平究竟如何呢?
(一)国军抗战时的伙食标准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年,为了保证足够的战斗力,蒋介石政府的军政部就制定了严格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当时的伙食标准是这样的:
士兵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现在一个人很难一天吃1.5斤大米。但是看看这些副食的数量,外加当时军队训练量,所以这些是基本满足需求。
我们再看看同时期日军的伙食标准,当时日军是士兵每人每天要吃克精米,或者与之热量相等的面包、饼干、压缩干粮、精谷物。除主食外,还有熏肉、鸡蛋、盐渍或糠渍酱菜。为保证盐的摄入,每天还有克味增或者0.08升盐或调味汁。
从对比来看,日军的伙食标准要远远好于中国军队,当然这是国力的差距。
虽然当时中国军队的伙食标准仅仅是理论上的,但是在抗战前不少部队吃饱饭没问题,一些驻扎在富庶地区的部队,还可以花钱买鱼买肉改善伙食。
但是抗战爆发后随着大量东部地区沦陷导致物资匮乏,自然而然的伙食标准下降。
当时的不少国军士兵的主食仅为每人每天9两米。
虽然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一天九两米是看起来不少了,但是当时副食少油更少。所以九两米对于对于每日行军打仗、体力消耗惊人的战士兵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二战军事学家估算,作战期间,一名普通士兵每日需耗费至卡的热量。就算非激战状态下的正常训练和驻扎,每日也有卡以上。以此标准计算,抗战前的那个标准就勉强够用。
相对于影视剧中看起来很洋气的国军,尤其是那部被网友集体声讨的《雷霆战将》。真实情况和影视剧情况截然相反。大多数部队只安排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在没有作战任务时一天也就六两米。
只有“铁马雄师”第五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一天才能吃到三顿饭。后来还有黄埔学员,也有三顿饭吃,并且还有四菜一汤。至于普通士兵,副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基本为零。
当时一小块猪油,都能用很久,虽然现在或许觉得猪油无所谓,但是在当时可是当宝贝一样。有时候买不到青菜甚至有挖野菜或者吃咸菜的。
更恶劣的是,有的部队吃的是经常混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壳、稗子、老鼠屎和小虫子,一些士兵管那种米饭叫“八宝饭”。
因为当时条件不好,所以中国远征军刚到印度的时候,有几个士兵因为没吃过压缩饼干吃多了,结果一喝水急性胃扩张,差点儿送命。
当时美国医生问他们为啥一次吃这么多?这几个国军士兵说觉得好吃就拼命吃。
当时驻扎的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士兵,野战口粮是每餐有一个牛肉罐头,两包麦片,一包饼干,一包茶叶,一包香烟,一颗维生素C片。而日常伙食是主食米饭白面,还配有蔬菜肉类。相比在国内变化可不止是一点半点。获得印度的补给,也是孙立人违抗军令撤往印度的原因之一。
(二)解放战争时依然没有改善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大量地区被收复,按理来说要改善不少了吧?但是并没有,不少部队下层士兵待遇依然很差。
就拿淮海战役末期来说,我们可以看看年2月有一批伤病员给联勤总部写的信,来一探究竟。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以6个准尉来说,元月份薪俸多元(金圆券),到2月份才领到。现在理发一次元,洗单衣一套元,每月至少理2次发,洗4次衣,计共需元……剩下几十元,不够洗一次澡的。虽然一人每次副食费40元,但每天的蔬菜,柴火,食盐3者不可缺一,除开支以外,所余者能购几钱油。猪肉要多元一斤,哪里还有钱去买呢?我们简直是过着苦中再苦的生活了。”
后来国军南京司令部自己调查也承认:“查目前士兵待遇太低,即最低生活亦不能维持,例如二等兵月饷只能寄一封航空平信。”
年6月,国军一个连的办公费规定3.28万元,而在鲁南一斤灯油就元。办公费只够买3.4斤豆油,一个连的一两盏油灯都没法点足一个月。这些下层军官都这么紧巴何况士兵。
再说说伤病号,当时伤病号待遇又如何呢?按理来说伤病号待遇能好点吧。当时伤病号的主要食物是白糖煮面糊,还有窝头。
我们再看看一个士兵的回忆,这个士兵叫邹云起,是皖东人,年被抓去当壮丁,送到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十挺进纵队(师)第三支队(团)第二大队(营)第六中队(连)。
他回忆:“来到六中队当兵后,首先遇到的是挨饿。一日两餐粗米饭,量少吃不饱,菜是白水煮青菜又很少一点油,每到夜晚真是饥饿难熬;除了缺少吃的,当时连、营没有医务人员,团有医生1—2名,小病无药吃,大病住院难。
从伤病号照片来看自然难以得到良好的护理。虽然底层困难,但是从老照片来看高级军官依然吃得不错。
医疗保障很差,下级士兵待遇不好,所以国民党军士兵经常出现抢平民财物,经常乱拿也不足为奇了。正因为缺吃少穿,所以面对二战时那些罐头(美军野战口粮)自然激动。因为那些战斗口粮里有肉和豆类,肉块和蔬菜,肉和通心面条,腊肉,鸡蛋和土豆,肉和面条,猪肉和米饭,香肠和豆类,猪肉和豆类,腊肉和利马豆,鸡肉和蔬菜。虽然美国大兵不是很喜欢吃但是对于缺少油水的士兵来说简直是宝贝。
在淮海战役期间,在陈官庄:当时华野大军摆开了猪肉炖粉条子阵,对被围的国军杜邱李兵团残部开展了送饭攻势。国军闻香而动,非常配合地在20天内携枪起义一万四千多人,平均每天七百多人闻着猪肉炖粉条的香气跑到对面阵地上,把枪一扔就闷头开吃。淮海战场上类似的事并不少见。
(三)前方吃紧和后方紧吃
虽然底层吃紧,当时不妨碍上层紧吃。 而这个现象抗战时就存在,驼峰航线运来的物资刚一到,不少就被倒卖然后流入黑市。美国驻华指挥官史迪威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而最终史迪威将军和蒋介石决裂,国民党军腐败问题多少有一点。
然后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并没有改善,-年,国民党政府以军粮征购名义实际征收米麦万石,约万吨。这还不算美援粮食和抗战囤积结余、联合国救济粮食的挪用,以及向美国和加拿大的正式购买的粮食。当时军警宪特吃军粮的人加在一起万左右,感觉是够了但是分配呢?年,当时联勤总部计划为万人,总共本年度补给粮食仅为.8万吨。
年10月-年3月八个补给区规划,给.8万国军部队补给米麦高粱米等粮食总计54.96万吨。最后打了多少折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然后分发的时候还是看部队下菜碟,这也就算了发到部队手里的时候还有克扣和倒卖物资的。
所以正因为国民党军的腐败,导致不少部队士气低落,也使得且不少被俘虏士兵在经过诉苦大会后变成了解放官兵,最终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