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家·秘制腊肠」
这是一份经过多年验证不断改进的腊肠制作方法,每年“小雪节气”之后,卡卡爸就开始准备做腊肠,自己准备好所需调料,前往菜场找到相熟的肉铺,与摊主共同微调,灌上几十斤独家特制的香肠,拿回家,晾晒出去,经过三周左右的悉心照料,才能收获到当年最美味的腊肠。
用料
猪肉肥瘦比例3:公斤(20斤),糖克,盐克,四川高粱酒(曲酒)克,味极鲜酱油克,味精20克
-----以上为必备配料----------以下为特色调料-----
花椒粉30克,辣椒粉20克,混合香料(小茴香10g、八角1个、丁香2个、白芷3、4片、山奈3、4粒、去籽草果1个、桂皮1小片、白草寇、肉豆蔻、放炒锅小火干炒出香味儿,打碎成粉末)30克
步骤1
1、选肉,瘦肉以前腿、臀尖为主,搭配背部肥膘,尽量不要五花肉和里脊(因为太过于细嫩);
2、洗净、绞成细肉条(不是肉末和肉馅);划重点:做香肠的时候,肉一定叫切成条,到最后成品,蒸出来的香肠肥瘦完全融合在一起,根本就没有边界,这样才算达到合格好吃的标准。
3、放入盐、糖、味精,搅拌均匀上劲儿;4、加入剩余曲酒、生抽、老抽、花椒粉、辣椒粉、混合香料,使劲搅拌均匀,至上劲儿发粘;
5、灌肠、排气、捆扎;
6、清洗,用水桶或者冲淋的方式,把灌好的香肠外面冲洗干净,可以防止吸引蚊蝇叮咬,并且有助于肠衣干燥。
步骤2
7、晾晒,在无雨的天气里保持室外晾晒5天以上,至香肠水分散失明显变细,手捏有弹性,这样就度过了变质腐败的危险阶段;
步骤3
8、大概7天以后,收回到室内阳台阴凉处悬挂,让香肠在20℃以下的通风阴凉处,慢慢发酵10天以上,在手捏明显发硬、隔着肠衣看到肥瘦肉界限开始变得不明显,这时候,就可以用纸袋包好,外面套塑料袋收入冰箱保存了,建议分出来少部分冷藏,1个月内吃完,余下的密封好袋子,冷冻保存半年没问题。
步骤4
9、做腊肠,不是一个单纯的搅拌、灌肠、晾晒的物理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生化酿造过程,类似于火腿的变化,需要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的配合,因此,同一个流程同样的配料,可能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结出不同的果。因此,就能够理解到,不同地区的腊肠,为何会有着风格迥异的口味区别。南京的冬天,夜里7、8℃,湿冷,可以有效的保鲜,中午大太阳十八九度到20多度,也就一两个小时,非常干燥,很有利于香肠的晾晒。于是就这样冷热交替,干燥和潮湿轮换,给了香肠中的微生物,很好的生存环境,做出来的香肠就分外好吃。
三步搞定酱骨头(酱腔骨)
或许这是我做过的最简单的一道大菜,除了比较耗时,操作真的简单到爆。
用料
腔骨g,大料(八角)2个,花椒3粒,葱段2段,姜片6片,酱油5汤勺,盐5小勺(调料罐的小小勺),耗油一点点可有可无
三步搞定酱骨头(酱腔骨)的做法步骤
步骤1
第一步,骨头在冷水里泡一两个小时。这一步的目的是泡出骨头内的血水达到去腥的目的,时间根据骨头的颜色而定,骨头发白了就可以了。泡的过程中不定时换几次水。
步骤2
第二步,冷水大火,焯水,焯出骨头的血沫子。
步骤3
最后一步,腔骨放入电饭锅,加够开水,放葱姜、大料、花椒,酱油,这时不放盐,酱油多少主要看汤的颜色。开炖肉模式1.5-2小时,还差半小时的时候加盐。
步骤4
到时间了,就可以吃的,肉很烂,特别棒。
小贴士:
1.电饭锅的炖肉模式如果没有排骨档,就选炖牛肉。没有炖肉模式,就选煲汤模式,或者任何小火慢煮的方式。不用电饭锅改用砂锅、铁锅等等都可以,只要时间足够,肉就会很香很烂。
2.骨头尽量选新鲜的,不要用冻的,味道会差很多。我的是在盒马鲜生买的3小盒,每盒g,我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