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践贵州篇贵州一月内密集出台1 [复制链接]

1#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汤成伟)9月20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公布《贵州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该《方案》明确,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群、专业配套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升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至此,贵州“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已达12个之多,分别是:

1、《贵州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

2、《贵州省发展“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

3、《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4、《贵州省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5、《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6、《贵州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7、《贵州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8、《贵州省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9、《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10、《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11、《贵州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12、《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编者注:后续出台的方案,本网将持续更新。广大网友可点击上面方案标题,查看原文)

截至目前,贵州还有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个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6万,占全省贫困人口1/3,占全国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1/5。贵州省政府连续出台的12个“行动方案”!为的是一个目标:助力脱贫攻坚!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行动方案”即“作战方案”!怎么干?我们来详细看看。

1、《贵州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家以上,资产总额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从省外引进龙头企业达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万户万人,其中贫困户30万户万人。

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家以上,资产总额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从省外引进龙头企业达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万户万人,其中贫困户35万户.5万人。

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家以上,资产总额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从省外引进龙头企业达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万户万人,其中贫困户40万户万人;三年辐射带动万人实现增收脱贫。

《方案》提出,在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结合各地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一县一业”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精品水果、早熟马铃薯、薏仁米、酿酒用高粱、荞麦、特色生猪、优质肉牛肉羊、冷水鱼等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加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把深度贫困地区建成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把“一县一业”产业扶贫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击队”。

《方案》提出,年,新增种植面积50万亩,培育15个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打造7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建成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2个、产地主加工基地5个。

年,新增种植面积33万亩,中药材种植大县增加到2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增加到3个、产地主加工基地增加到7个。

年,新增种植面积37万亩,中药材种植大县稳定在20个以上,持续打造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增加到4-5个、产地主加工基地增加到8个。

用3年时间,大力支持全省43个中药材重点县、14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调动贫困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效应。到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0万人,药农人均年收入元以上。

《方案》提出,通过3年时间,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地方特色家禽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种禽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完善的生态家禽产业体系。

全省生态家禽年出栏3亿羽,禽蛋年产量30万吨,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生态家禽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实现66个贫困县(含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全覆盖,带动精准脱贫80万人以上,人均增收元以上。

《方案》提出,用好亿元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旅游产业子基金,支持带动就业作用明显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按照财政资金每投资10万元至少扶持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旅游扶贫子基金每投资50万元至少扶持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带动17万名贫困人口受益脱贫。

到年,力争旅游扶贫带动全省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6、《贵州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年,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对罹患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13种大病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施集中救治;全面对罹患36种慢性疾病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健康管理;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合;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90%以上;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

到年,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机制,有力保障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方案》提出,到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疾病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运行,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方案》提出,到年,疾病综合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迈上新台阶,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4/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1‰以内;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持续改善,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以上;老百姓健康素养明显提升,重大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明显少生病、晚生病。

《方案》提出,年,全省冷库库容达75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台,肉禽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20%,果蔬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8%,降低冷库运营成本10%,实现全省9个市(州)冷链物流中心全覆盖。

年,全省冷库库容达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台,肉禽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25%,果蔬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11%,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实现冷库全覆盖。

年,全省冷库库容达万吨,其中产地预冷达30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0台,肉禽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30%,果蔬类冷链流通率提高到15%,建成以贵阳和遵义为中心,市(州)所在地为枢纽,县(市、区、特区)为节点,乡镇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末梢的冷链物流网络,形成覆盖范围广、运营成本低、使用效率高、“冷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乡镇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预冷全覆盖。

《方案》提出,年,种植面积万亩(次),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7万户30万人脱贫。

年,种植面积万亩(次),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基地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7万户30万人脱贫。

年,种植面积万亩(次),产量2万吨,产值亿元;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基地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7万户30万人脱贫。巩固我省夏秋蔬菜、冬春蔬菜在全国的重要地位,辣椒产销继续领先全国,打造一批山地特色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

《方案》计划,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茶叶总产量31.8万吨,总产值亿元;茶产业成为全省43个茶叶主产县主导产业,带动脱贫14.6万人,人均增收元。

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38.5万吨,总产值亿元;强化43个茶叶主产县茶产业主导地位,带动脱贫23.9万人,人均增收2元。

年,全省投产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45万吨,总产值亿元;强化43个茶叶主产县茶产业主导地位,带动脱贫17.5万人,人均增收元。

《方案》提出,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投产茶园面积万亩,打造符合欧盟标准的茶叶基地万亩以上,茶叶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茶叶加工企业4家,年产量力争达到45万吨,产值力争实现亿元,打造10亿级大型茶叶企业(集团)2个以上;把贵州建设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加工中心,茶叶自有品牌销售比重达70%,贵州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贵阳海关出口及转口金额突破1亿美元以上;茶产业带动万茶农就业,带动56万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山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方案》提出,到年,全省工商注册的合作社达6家,其中蔬菜类0家、茶叶类家、生态家禽类0家、食用菌类家、中药材类4家、其他类(精品水果、加工、服务等)家;合作社联合社达家以上。带动农户万户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万户万人。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达0家以上,其生产的农产品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加工类产品SC认证率80%。

年底,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个深度贫困村以“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主导产业明确的合作社1-2家。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成员生产总量60%以上;成员收入比当地经营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20%以上。带动农户万户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万户90万人,人均增收元。

年,合作社在贫困村的数量比年增长50%,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成员生产总量65%以上;成员收入比当地经营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25%以上。带动农户万户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万户万人,人均增收1元。

年,合作社在贫困村的数量比年增长30%,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成员生产总量70%以上;成员收入比当地经营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30%以上。带动农户万户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万户90万人,人均增收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