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光影在路上走进张艺谋的电影世界 [复制链接]

1#
张艺谋

他可以算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

红高粱

提到张艺谋的电影,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他的处女作《红高粱》了吧。这不仅是将他的事业推向巅峰的作品而且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可以说它是中国电影的高峰,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高峰。

《红高粱》是张艺谋拍摄的一部特色鲜明的电影。影片以抗战时期的高密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九儿与男主人公余占鳌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九儿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影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张艺谋将画面及色彩运用的恰到好处,全片选用如火似血的大红色,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九儿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高粱地里漫无边际的红海,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

影片无论是在精神色彩还是在电影气质上都将红色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张艺谋所说,《红高粱》是一部“红色”电影。《红高粱》被赋予的不仅仅是“红色”画面所呈现的浩浩汤汤的壮丽景象,更是一种“红色”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怀。

不仅如此,张艺谋更是在影片中加入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像酿好酒后要先祭酒神,疯狂的颠轿舞。剪窗花还有孩子穿的红肚兜都是拥有很浓厚的民族味儿。

原著作者莫言也说过,高密东北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从影片中感受到了这一切。

影片中,姜文的野性完美地诠释了书中的角色,霸道而又正义,铁汉柔情,巩俐也演出了自己的味道,温婉坚强。在战火纷争的年代里,他们的爱情,尤为珍贵。

他们都并不高贵,是平凡中的平凡,他们什么都没有,但又什么都有,他们勇敢,坚韧,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高粱地里把生命幻化为无数颗种子,播种在土地上,不断生长,然后枯萎,灵魂生生不息,带着热血,融在了这片高粱地里。

1

归来

由巩俐主演的电影《归来》,讲述的是,经历了文革的劳改犯陆焉识与他的家庭半个世纪的遭遇以及情感变迁。

影片以文革为大时代背景,主人公陆焉识因身份原因不得流离失所。当文革结束后,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回家了,可此时其妻冯婉瑜却因得了心因性失忆而忘了他是他的丈夫,可她仍日日夜夜盼丈夫回家。

影片中冯婉瑜盼望丈夫归来的场景,描写得十分感人,让我记忆犹深。无论是在车站的等待还是制作牌子去才车站迎接。她仍保留着丈夫的习惯。家里贴满各种纸条:“不要锁门”一直贴在门上,因为她怕丈夫回来后门锁着进不了。

在这部电影里,张艺谋再次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克制的抒情,举重若轻,将苦难和眼泪尽量朴素的讲出来,这种节制和压抑,令人心酸,尤其是当我看到陆焉识找到旧同学借照片时,女同学告诉他,照片中的余大卫自杀了,他面无表情沉默的神色,不由得想感叹一句世事无常。

其实,这也是影片值得深思的地方。陆焉识与冯婉瑜的悲哀感情故事,仅是文革创伤的冰山一角,这一场浩劫令太多的人无法避之,在文革的背后,还可以延伸出许多的家庭悲剧,而《归来》正是其体现。

电影中的陆焉识在政治斗争中被打压流放,与妻女分别二十余年之久。二十多年的时间让风度翩翩的青年教授变成了满脸沧桑的中年大叔,而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妻女深沉的爱。他奋不顾身只为见妻女一面,对女儿的背叛选择隐忍原谅,为了回家“不择手段”,在漫长的时光里陪着妻子等待“自己”的归来。

母亲冯婉瑜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女人一样一直无怨无悔的等待着丈夫,即使忘记了他的样子也没有忘记他的名字,为了丈夫的生命愿意付出所有,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和悲伤,用一生的时间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一个人的归来,不离不弃。

早日归家,丈夫盼望妻子的记忆早日归来,当然了,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早日归来。

影片后大部分,主要讲述陆焉识帮妻子恢复记忆,这一连串的情节,也使我们看到了这对夫妻以前的美好恩爱生活。妻子盼望丈夫

我觉得,片名“归来”,就是陆焉识的归来,它象征着一个家庭的圆满,一对恋人的圆满。但同时,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圆满。它是残缺的,时间太久,女主记忆力衰退。只记得五号接焉识,可是这又怎么样呢,未来的每个风风雨雨,他都会陪着他,一起去火车站,这就足够了。

相比张艺谋早期的作品,他在21世纪后的作品们更是普遍受到争议。不过,最近上映的《影》,让很多人都再次见到了他的实力。《影》可以算是他在如今这个阶段的导演生涯里的一次扬弃与反思,一场反叛与回归。这部电影甚至被认定为,是张艺谋新世纪以来的最佳作品。

《影》可以算是他在如今这个阶段的导演生涯里的一次扬弃与反思,一场反叛与回归。这部电影甚至被认定为,是张艺谋新世纪以来的最佳作品。

《影》讲述的是张艺谋一直以来就很想表达的,有关“替身”的故事,在他的记忆中真正的“替身”是不会被历史所记录的,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对身份认知焦虑中,在生死的边缘找寻着生的可能,正因如此众多具有戏剧张力的故事也能够随之展开。

《影》讲述的是张艺谋一直以来就很想表达的,有关“替身”的故事,在他的记忆中真正的“替身”是不会被历史所记录的,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对身份认知焦虑中,在生死的边缘找寻着生的可能,正因如此众多具有戏剧张力的故事也能够随之展开。

影片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朱苏进的《三国·荆州》。邓超饰演的子虞收同是邓超扮演的境州为替身,旨在为国收复失地,进而篡权夺位。这么一个替身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被诠释,是愿做真身,还是愿做影子?这不仅是历史人物面对时代的选择,放置到艺术创作上,也难免会遇到同样的无奈和困惑。

关于这点,张艺谋是这样解读角色的:“你看他的每一步,其实都是挣扎求生。即便他最后好像成了老大一样,号令天下,但实际上,他唯有这样才能活下来。”所以啊,真真假假,虚实之间的转换,或许这个故事本身就在投射张艺谋自己。

影片虽然是张艺谋导演擅长的题材武侠片,却又与他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张导的作品往往色彩艳丽。然而在这部《影》里,张导却刻意使用了黑白灰作为电影的主色调,让电影呈现出一幅幅如水墨丹青的图景,可谓把中国风玩到了极致。

选择黑白灰的水墨风格,其实也挺符合电影的主题的。因为影片的故事主要还是关于人性的,讲的是人性的复杂性。而在人性中有一些既不是白也不是黑,有点难以形容的灰色地带,恰好就和水墨画中,借水的晕染,黑白中间产生的一些层次和变化一样不好掌控。

《影》中演员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邓超。他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健壮的境州,又要演清瘦的子虞,为此他在开拍前健身练出一身肌肉,又在拍摄中急速减肥40斤,且始终没有用替身,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或许还属于第一人。

而他塑造的两个人物呢,境州英武果敢,子虞阴鸷狠毒,两人的性格完全相反。邓超驾驭了两个人的性格表演,特别是子虞的歇斯底里他演得惟妙惟肖,这和我们平时在综艺中看到的有喜剧天赋的邓超很不一样,表演值得称道。

我们华语电影还是需要更多的像张艺谋这样把电影当作自己生活一部分的导演,只为记录,只为现实,只为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一起期待张导的下一部作品吧。

文编

陈思敏

网编

张璇梓

图片

网络

审核

卢静远、仙琨

今天下午17:50的《光影在路上》,主播张凌超、钟蕊等你哦!

因为有野心所以敢于挑战

因为有野心才可能走得更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