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bdfyy/首发:6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徐剑梅
5月20日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毕业典礼日。青春活泼的毕业生们穿着大红色学位袍,三五成群走在路上,成为耀眼的风景。穿行波大校区的公交车喷绘着横幅:“从这里开始,我们改变世界。”
周末,张艺谋从北京飞到波士顿,接受波士顿大学人文艺术荣誉博士学位。因此机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独家专访。
手持波士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证书的张艺谋导演。摄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董丁
经过岁月沉淀的气场
回顾从影人生,他感慨:“总觉得是时代给了你这样的机遇,让你改变了命运;不是你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时代恩赐了你”
张艺谋有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气场,温和、沉着,不给人咄咄压力,也不太刷存在感。如果你注视他,他会看着你的眼睛讲话。有时,说着说着就自己笑起来,笑容里保有一种纯粹,和他年轻时照片里笑容很像,当然也增添了很多阅历赋予的内容。
穿着很随意。T恤、夹克衫、运动裤、运动鞋,都是深色系,领口、拉链有几道亮色条纹。就穿这一身在主席台就座观礼,接受波大校长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不用换,你是艺术家,穿什么都没关系!”陪他的校董说。张艺谋有点犹豫,转过身询问妻子陈婷。陈婷从头到脚看看他,点点头说,不用换。张艺谋立刻释然,笑着说,等会套上博士袍,里面穿什么都看不到。
30年前可不一样。年,他第一次当电影导演,完成第一部作品《红高粱》,第一次拿到国际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听到获奖消息,张艺谋回忆说,“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借西服。”留学生们临时给他凑,上衣、西裤、皮鞋,三样三种颜色,张艺谋穿着上了领奖台。
“当时上领奖台也不知道说什么,不像现在大家都很会讲,或者讲得很诙谐,或者举重若轻,或者感谢别人,那时都不知道,懵的。但我至今记得,当时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给我这个奖,意味着我和我的伙伴们可以拍出更多、更好的中国电影。’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心态,觉得这是一个开始,这下子要好好干了。”
一小时的专访里,“时代”和“珍惜”是张艺谋话语中的两个高频词。他似乎从未忘怀年少时因出身不好“没有太多幻想、不知道将来会怎样”的迷茫。回顾从影人生,他感慨:“总觉得是时代给了你这样的机遇,让你改变了命运;不是你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时代恩赐了你。”同龄人大都退休,自己还在创作,68岁的张艺谋,语气珍而重之。
访谈中,张艺谋偏好使用第二人称“你”,像在指代自己,又像在抽离自己。面对陌生的记者,他当然未见得敞开心扉——毕竟,凭什么呀?但真话不全说不要紧,要紧的是说出来的是真话、实话、他相信的话。即便有时似乎欲言还止,或者有一点空泛,但也具有一种诚恳。
他像一株独自扎根的树,有一个他自己的世界。
以下是采访内容实录。
打开一扇更大的门
存在决定意识,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就是因为时代不断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个人从来就是随着时代来梳理自己的所有目标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从影40年,每个十年关口,怎样看电影、看世界?
“我们这一代人,严格意义上说,是跟着时代一块过来的。”回忆从影经历,张艺谋说,他是“时代的幸运儿”。
张艺谋年入读北京电影学院,年导演《红高粱》夺得柏林金熊,年拍摄《一个都不能少》,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年平昌冬奥会交接仪式上,他导演的《北京八分钟》再度“光彩耀人”。40年影艺生涯,和改革开放的国运同步。
“年,拜时代所赐,我有幸上大学、学电影。在这之前,我们这代人,插队、下放,工农兵都干过,没有想过能有这样一个改变……我们有幸成为艺术院校的第一批大学生,是时代的幸运儿。”
张艺谋回忆说,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人们求学若渴。校园里有种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学习的风气,“就像久旱的土地拼命地吸收养分、吸收水分一样”。
怎么看世界?“那时从没出过国,对世界完全不了解、不知道,世界只是一个概念。”
年,担纲《黄土地》摄影的张艺谋第一次出境,从香港到夏威夷,又飞到美国本土,纽约、波士顿、费城……走马灯般转了一圈。“我完全是晕的,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眼花缭乱。”
年,《红高粱》斩获国际大奖。张艺谋说:“这是我的一个人生转折,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
开门,对个人如此,对中国电影亦如此。张艺谋说:“中国电影其实大约就从、年开始,以一种腾飞的姿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