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悦读红高粱版本哪家强别较真了,去 [复制链接]

1#
《红高粱》版本哪家强?别较真了,去看看原著吧!


  随着郑晓龙导演、周迅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诺奖得主莫言和他的《红高粱》又成为网络和媒体
  综合各个版本,应该说各有特点,但观众最乐于拿来比较的,也就是电影版和如今的电视剧版。相对于电影版的意象表达,剧版《红高粱》更为写实、更加故事性和戏剧性,如果再接地气一点讲,你也可以脑补一下爱情故事琼瑶化、人物关系宫斗式等特点。当然,这并不是要贬低、诋毁剧版《红高粱》。
  回到对原著小说的再现上来说,剧版《红高粱》因为主演周迅的南方小家碧玉气质受到了不少观众的“质疑”,认为跟当年的山东大嫚巩俐相比,虽然各有特点,但已经不具备“山东味”。编剧赵冬苓则并不喜欢人们拿南方姑娘挑事儿,她认为莫言的《红高粱》已经“成了某个时代的意象,一个时代的缩影”,换句话说,不能局限在某个地域上来演绎、表达。再者,电影和电视剧,从本质上就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是因为相同的题材而讨论两者的不同,就像比较有相同基因的骡子和马,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时代、主创、技术、观众、市场等,除了故事蓝本,一切都变了。尽管当年电影版的编剧莫言,导演张艺谋,摄影师顾长卫,主演姜文、巩俐,音乐赵季平等,堪称是中国电影的“高大上团队”,但事实是,当年上述这些人都还没有成名,甚至可以说远未有现在电视剧里朱亚文、黄轩等年轻人的声名和人气。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版《红高粱》成就了张艺谋为首的主创,而当下的周迅、郑晓龙、赵冬苓和得了诺奖的莫言等元素,则反过来成就了剧版《红高粱》的真“高大上”气质。
  一句话,如果你真想看《红高粱》的故事,建议你选择莫言的小说,那才是原汁原味的原著。

莫言老了,《红高粱家族》还年轻


  关于《红高粱》,最开始是通过同名电影了解到的,听说这部电影获了国际大奖,在上世纪80年代末风靡一时,可片子的年龄跟我差不多大,因此看起来并没有多大趣味,姜文和巩俐演得很本色,至少在听见那粗犷豪放的东北民谣时让人也禁不住想吼那么一嗓子。那时候我只知道影片是张艺谋拍的,至于改编自小说《红高粱家族》,以及莫言,则是一无所知。


  年,因为姗姗来迟的诺奖,莫言可是比“高粱”还红呢!然后,各大媒体开始深挖这位红人的“史料”,并“齐心协力”推荐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如《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蛙》等,而最有话题性的莫过于被张导看中并改拍成电影的《红高粱》。一时间,各大书店将此书列为“头牌”。


  不过,真正怂恿我翻开这本书的并不是它袭来的阵阵热浪,而是那一句“血淋淋”的卷首语——“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


  以一个南方姑娘的身份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那片广袤无垠的红高粱地里建造出一个“草莽出英豪,英豪出草莽”的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世界。


  莫言自诩最会讲故事的人,读他的故事的确会产生一种天马行空的飞腾感,很难把握故事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结束,只有在听完他所有的讲述时才会恍然大悟,醍醐灌顶般发出一句惊叹——哦,原来如此!


  整个故事通过童年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围绕“我的爷爷、奶奶和父亲”——草莽英雄余占鳌、烈女豪杰戴凤莲以及他们的儿子香官等在高密那片长满了红高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一群人充满血泪、充满挣扎的一生。故事奇诡,充满神秘,如同神话小说一般。我们不知道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否在那个年代那片土地上存在过。


  王朔称莫言是“魔幻中国流”,显然是针对他夸张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褒扬,而不是“乡土”或“寻根”。其实莫言的作品本身属于乡土寻根文学类,不同的是,相对于纯粹的乡土文学作家来说,莫言夹杂了很多复杂的多变的情感。在《红高粱家族》里,就轻易地寻找到了这种情感,他“怀乡”,同时“怨乡”,和现在很多在农村长大、城市生存的人一样,对于故乡的情结是复杂的,又爱又怕,又喜又惧。


  文字的生命和力量,绵延千年,唯有用心,才能感受到那种喷薄、那种震撼,绝非视觉或听觉所能表现。我一口气翻阅了一百五十页,十五万字,还是意兴不减,回味无穷,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广袤无垠的原野,那茂密而旺盛的高粱地,感受到一股从地底里直冲霄汉的“气”——英雄气、土匪气、痞子气、牛虻气。我期待最后的结束,同时更愿意看到新的开始,三十万字,构筑成一个迷宫,不知道即将引领我的好奇走到什么样的结局……


  莫言在《后记》里说:人老了,书还年轻。消迹了一段时间的他,如今为了帮剧版《红高粱》造势,又被媒体“围攻”了,看着电视某访谈节目里观看了《红高粱》片花后潸然泪下的莫言,确显老态。我觉得:人是人,书是书。人有名利羁绊富贵卑贱,书还是书。(TT/文)

作者:记者李婷婷

编辑:陈涵婷

来源:温岭日报

年《温岭日报》开始征订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