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ldquo万能rdquo的黄轩 [复制链接]

1#

绯飞电影《》的演员阵容,用一句群星荟萃足以概括。不仅有张颂文、陈坤、小宋佳一类电影“演技派”坐镇,也有王俊凯、刘昊然等新一代流量小生加盟,群星熠熠之中,最难以忽视的一位无疑是饰演一大代表之一李达的黄轩。黄轩饰演的李达身上,既有民国文人独有的那份儒雅书卷气,也有着危难时刻投身革命事业的民族气节,两种气质配比均衡,柔一分魄力不足,刚一分则显得鲁莽。显然,黄轩将这种“外柔内刚”的知识分子气质拿捏得十分到位,《》上映后,话题#黄轩民国文人适配度#便引起了一波讨论潮。观众找出黄轩饰演过的民国文人形象,大赞他身上浑然天成的文艺气质。不过,认真回顾这些“文人”,《黄金时代》里的骆宾基内敛温柔,《红高粱》里的张俊杰正直倔强,《建党伟业》里的刘仁静则是一身独属于少年人的锐气,对革命满腔热忱同时欠缺几分沉稳。即使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文人角色,经黄轩演绎也能焕发出各具风采的特质。若是再进一步回望他的历代角色就会发现,黄轩既可以是所有人心中的“初恋男友”,也能是小小推拿店里的盲人小马,更能是亦正亦邪的民国杀手、勤劳肯干的基层干部……他从未主动将自己困在某个固定的路线中。纵使已经尝试过如此多的角色类型,黄轩对自己可能性的探索犹不停歇。在《》的采访中被问及对下一个角色的期望,他选择了和为旧中国寻找希望火种的李达全然不同的类型——有着复杂人性的、介于正邪之间的角色。没人会质疑黄轩对复杂角色的驾驭能力,文艺片“出身”的经历让观众对他的演技天然充满信心,但黄轩也并非没有“翻车”过。那么,究竟是什么特质让黄轩看起来仿佛“什么都能演”?

01

充满希望与诚恳的“文人气”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莫过于李达对妻子王会悟说的那句:“当我划着火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火柴是日本造的。偌大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说这句话时的黄轩,紧紧皱着眉,红着眼圈,眼睛里闪烁着愤恨、屈辱的泪水,“火种”仿佛是从咬紧的牙根中挤出来的。分明不是一场激烈的爆发戏,黄轩却用自己的表演将一位于黑暗中摸索光明之路的革命先辈那种迷茫、心痛、无力精准地传达给了观众。但,即使看不到理想之火,观众们也不会在黄轩饰演的李达身上看到分毫可能会在革命之路上半途而废的颓丧之感。就像他擦干眼泪后与妻子唱起《国际歌》时、太阳升起在屋顶振臂高呼时那样,李达或许会有短暂的迷茫,但“希望”永远是这个人物的底色。选定黄轩出演李达时,黄建新导演说他的眼神里有“希望感”,将这种“希望感”外化,就是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式的执拗。当黄轩坚定地说出某些以“一定”为前缀的话时,被他那双眼睛通过镜头注视着的观众就会不自觉地相信他口中的“一定”,相信即使前路有着再多挫折与阻拦,黄轩也会坚定地为之努力、拼搏、争取,直到成功。冯小刚称这种特质为“诚恳”。他通过黄轩真诚的笑容,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善良,而这种真诚也成就了《山海情》里一心想将“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改造成“塞上江南”的小村官马德福。35岁出演19岁刚出校园的青涩村官,黄轩不仅从扮相到演技毫无违和,还被网友笑赞被大西北的沙土成功“去油”。《山海情》里入目皆是黄土的颜色,演员们也总是灰头土脸的,但黄轩的一双眼睛总是格外亮。这种“希望”与“赤诚”,帮助马德福说服村民同意吊庄,也帮助演员黄轩在这类带着点执拗和一点文人气的角色中如鱼得水。

02

文艺男神,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初帮黄轩走入大众视野的并非他的“文人气质”,而是一字之差的“文艺气质”。《黄金时代》《蓝色骨头》《推拿》,年的黄轩俨然是位备受文艺片青睐的“非商业”演员。业内至今对“文艺气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清冷可以文艺,颓废可以文艺,肉欲也可以文艺。而从以上几部作品里的表现来看,黄轩的“文艺感”来自于他身上的那种孤独感。黄轩曾在采访中提过,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很孤独”。娄烨告诉他,盲人小马要的就是孤独,“你身上有享受孤独的气质”。于是观众们看到了电影《推拿》里那个从崩溃企图自杀,到找到黑暗人生中迷恋的人,再到重获光明一气呵成的复杂少年。黄轩的相貌是他孤独感的“破绽”。知乎上曾有条被他本人认证过的对他相貌的评价:“有了黄轩,从此所有小说中道貌岸然、衣冠禽兽的落拓公子全都有了脸。非贬义,衣冠禽兽当然不好,可是写在脸上的衣冠禽兽却有种危险的可爱,一种混合着雄性荷尔蒙又知性克制的feel,作为男人来讲相当迷人。”的确,黄轩的长相并不属于标准帅哥的行列。他浓眉、单眼皮、高鼻梁,虽不是大众眼中的正统帅法,却极具男性荷尔蒙魅力;同时搭配圆鼻头、较为圆润的脸型线条,中和了锋利感和攻击性,使他既可以很有“苏感”,也可以拥有少年感,而宽大的鼻翼和线条分明的嘴唇又为他的脸添了几分欲望感。孤独之下又藏着欲望的黄轩,与挖掘人性的文艺片所需要的气质十分契合。不过,黄轩的气质虽“苏”,却天然与现在市面上“苏断腿”的精英总裁绝缘。不知是不是黄轩“文化人”+“苏”的混合特质容易让人误解,接连三部都市精英角色邀他出演,而这三部都市剧一部差过一部的口碑也验证了文化人≠高知,黄轩与悬浮的都市精英天生“水土不服”。

03

有了知名度的黄轩,能否告别流量剧?年,还在各种电影的配角里打转的黄轩发博自省自己的表演方式。他说自己“只能利用这些珍情才能达到(入戏的)目的”。显而易见,在表演派别上,黄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验派。他倾注在角色中的那些迷茫、痛苦、执拗等等情绪,无一不是来源于成长中的经历,亦或就是一部分的自己。在采访中黄轩也不止一次透露自己表演的习惯是:先寻找自己与角色的共同点,再放大。例如他在《黄金时代》中贡献的精彩结尾:骆医院中走出,嚼着口中的糖,突然之间泪流满面。在后来的采访里,黄轩说自己那一刻想的是父亲去世时,自己整理遗物的经历。黄轩这种典型的体验派演法,角色的情绪都脱胎于个人经历,能演好的角色一定在某些经历或性格上是与他相似的。然而高高在上的都市精英与黄轩本人毫无共通之处,他找不到相似点,首先自己就无法理解角色,自然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既如此,为何要演?对于这个问题黄轩从未回避过,他坦言:只有先成为有知名度的演员,才能有更多机会。从黄轩对剧集的选择来看,先后搭档杨幂、杨颖和佟丽娅出演观众年龄跨度较大的都市剧,出演改编自今何在小说改编的大制作IP剧,搭档流量小生王一博出演马伯庸的双男主IP,皆是有此用意。从黄轩的个人百度搜索指数来看,他的这种“流量“”品质”两手抓的路线颇具成效,几次搜索指数高点均出现在他出演电视剧集的时候。只是如今的黄轩,出演过《山海情》这种既叫好又叫座的正剧作品后,又用《》里的民国文人将自己的“正气”夯实。虽有《风起洛阳》这种搭档流量鲜肉的剧集储备,但这部剧不论是从制作还是角色适配度都与《翻译官》《完美关系》这类悬浮都市剧相去甚远。黄轩似乎已经在剧集市场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不论是《瞄准》一类的年代剧,还是《山海情》这样的主旋律正剧,抑或是《风起洛阳》这种略带悬疑色彩的古装剧,都是能让他在“刷脸”的同时,不至于被过差的剧集质量反噬的优质选择。星番编辑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