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防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今年是 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说起 ,自然想起我的父亲高元钧当年在朝鲜 前线演唱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文艺界也和全国人民一样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全力支持 ,积极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奔赴 前线慰问 战士。
高元均年0月在朝鲜前线慰问
95年我父亲带着他的经典书目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跟随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战斗间隙,他在阵地上、坑道里为战士们演唱,敌机轰炸时他们就为 搬运炮弹,敌机被击落,他们和战士们一起欢呼,接着又在硝烟弥漫阵地上继续为 战士演唱。他在演唱《武松打虎》时,结尾特意编了四句词:“美帝就是纸老虎, 就是武二郎。要打就把他打死,免得他缓过气来把人伤”。他的演唱极大的鼓舞了 的士气。 战士们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的触动了他,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在朝鲜期间他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这段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朝鲜战场上他经历了火与血的洗礼,从初到朝鲜战场听到枪炮声时的恐惧到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并肩作战。他感受到 官兵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他感受到了我军官兵之间亲如兄弟的官兵关系,也感受到了军队首长对民间艺人的爱护与尊重。他经历了 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极大的兴奋和喜悦,同时,他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当他听到常宝堃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心如刀绞,众所周知,我父亲是常连安先生的义子,也是他唯一的徒弟,他与常宝堃是拜把子兄弟,记得父亲初到天津这个曲艺大码头演出的时候,常宝堃亲自在演出前向观众介绍我父亲和他的山东快书,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常宝堃牺牲后,悲痛万分的父亲和侯宝林先生一起为常宝堃先生彻夜守灵。
高元均进行战地辅导
在朝鲜战场上,他所经历的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为兵服务、报效祖国的决心,他不仅仅要全心全意的为他们演唱,他还下定决心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多次向各级领导表达了他的愿望。时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的陈沂同志知道我父亲当时就是全国的著名演员,在地方工作待遇十分优厚,有一次,他试探的对我父亲说:高元钧同志你精彩的表演战士们非常喜爱,我们希望你来部队工作,长期的或者短期的都可以。我父亲当即斩钉截铁的回答道,要干就干长期的。回国后,他向时任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总团长廖承志同志正式提出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请求。经由廖承志同志介绍,我父亲95年正式参军入伍到了总政文工团,终于成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年他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一位民间艺人向军旅艺术家的伟大跨越。
父亲从朝鲜前线慰问回国,一直有个心结萦绕心头,《武松打虎》固然可以为战士们鼓舞士气,但是如果能演唱直接反映 战斗生活的作品就更好了。他把这个想法向领导做了汇报。我们军队历来对政治宣传工作极为重视, 战争一开始,就派出新闻记者和文艺工作者,奔赴前线对 英雄事迹进行采访宣传,上级领导从部队抽调文艺骨干王桂山、刘学智专门创作反映 战斗生活的曲艺作品。王桂山同志是94年,刘学智同志是年参加八路军的,他们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非常熟悉部队,了解我军指战员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但面对全新模式的 战争,中国人民 与以美国为首的十六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作战,要用山东快书这门艺术形式讴歌 的英雄事迹无疑是新的课题。他们看了父亲表演的山东快书,被他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山东快书这门艺术的同时,深入部队、广泛采访,收集素材。 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和英雄事迹让他们激动不已。为了使作品更具山东快书艺术特色,经过甄别题材,精心构思、反复打磨、征求意见、几易其稿,终于创作出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这个作品一经问世,立即被解放军文艺杂志发表。
与 学员合影
父亲看到《一车高粱米》的文本时非常兴奋,这个作品简直就是为父亲量身定制,他立即全身心投入,严肃认真的进行演员的二度创作。父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民间艺人,传统作品表演的出神入化,但演唱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新作品还是第一次,如何准确的塑造 战士形象,演好战争题材的山东快书,父亲可是下了大工夫,他直接深入部队体验生活,虚心向战士学习,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和战士们交心交朋友。反复琢磨细心体会,经过部队的磨练,再演唱起《一车高粱米》非常得心应手,把 战士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他的表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年父亲以军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他在朝鲜战场上首演的《一车高粱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整个作品风趣幽默,悬念不断。作品揭示了敌军的凶残狡诈和傲慢,更表现出 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坚强意志和智慧,巧妙的用一车高粱米换了一车“美国货”。每到一地演出, 战士们都是笑声震天,掌声雷动,激情万丈。尤其这段:
“哎!自从来了共产党,
穷人再不受压迫,
大老郭到汽车学校去受训,
心里心外都快活,
头俩月跟车当助手,
到后来自己单独能开车,
国内战争他曾多次把功立,
支援前线当过劳模,
老郭的技术精通又熟练,
谁不知开汽车的大老郭呀!?
50年志愿把名报,
出了国!”
这一段唱出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后的喜悦,唱出了党和政府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大老郭这样一个穷苦的学徒工在解放后精神焕发,用心学习,不断进步,最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成为支援前线的劳模。父亲在表演这一段时,情绪激昂、层层推进、一气呵成,当唱到“ ”这四个字时,父亲采用重音,用一字一拍的节奏加以强调,之后以一泻千里的气势唱了“抗、美、援、朝、出了国!”这一句唱得情绪饱满、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加之他刚劲利索的形体动作配合,极具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唱出了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 雄赳赳气昂昂 的英雄气概。父亲每每唱到此处,都是大“雷子”,全场沸腾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 总部首长看后感慨的说:高元钧同志你现在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了,你的一场演出比得上我们十场动员大会。
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上将在一次总结报告中,把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与魏巍同志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并列加以赞扬。
高元钧与刘洪滨、刘学智
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创演的巨大成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曲艺作品讴歌时代演新唱新的典范,是山东快书的经典作品。在这之后《抓俘虏》《战斗英雄韩起发》等一大批新作品相继问世。在全国全军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总部和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派出最优秀的演员来学习山东快书。掀起了一场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潮。从年至年连续举办了四期山东快书曲艺培训班,父亲亲自授课,他的学生刘洪滨、刘学智担任助教,培训期间,规范教学,对学员们进行正规化艺术教育培训,为全军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曲艺人才。这些优秀的学员学成之后回到各自的部队,就像一粒粒种子撒向了全国,使山东快书这一山东地方的小曲种,迅速的成为了全国性的大曲种。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一批批来自部队经过战火洗礼的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创作出一件件优秀作品,积极的为基层战士服务,他们做为文艺的轻骑兵,充分发挥简便易行的特点活跃在英雄的部队,受到全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山东快书好作品不断涌现,军旅曲艺艺术家层出不穷,山东快书得到飞速的发展,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然一新,火遍全国,创造了山东快书五十年代的辉煌。《一车高粱米》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符号。
今天,全国隆重纪念 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我们重温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就是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永远缅怀为祖国壮烈牺牲的 官兵。同时,缅怀一代代为中国曲艺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军旅曲艺艺术家们,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的作者王桂山是著名作家、弦师,年英年早逝年仅29岁,非常遗憾我没有见过他。刘学智我从小就认识,但直到我参军从事曲艺事业后,才真正的认识到他是一位大学问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一头白发、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老人。但他创作《一车高粱米》时才22岁。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研究创作快书、快板,研究中国的汉字、辙韵,并且对中国汉字音韵学的研究颇有成就。他的理论著作和优秀作品,是我们永远学习的经典,他们那一代曲艺艺术家,是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的楷模。
在今年纪念 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非常荣幸的在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演唱了王桂山、刘学智创作,我父亲高元钧在 战场上,唱响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的片段,那天我热血沸腾、精神抖擞、手持鸳鸯板,迈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铜板响起,声如号角,我用父亲当年演唱《一车高粱米》时,一模一样的节奏唱出“ 出了国”的瞬间,仿佛 战场上的铜板声和新时代的铜板声跨越历史时空,在传承和创新中融合。《一车高粱米》这篇经典作品反映了 的中国人民 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无论是这场伟大的战争,还是这篇经典作品都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年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