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学史从起飞之地探寻人民空军发展壮 [复制链接]

1#

习风堂即大兴学习之风之讲堂,我们秉承“大兴学习风、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共筑中国梦”的宗旨,大力倡导践行“仁德为本、知行合一、无我利他、向上向善”的理念;专门致力于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毛泽东思想及习近平系列重要思想;积极推广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管理思想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管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北京习风堂

起飞,人民空军在这里孕育启航。起飞,人民空军从这里飞向战场。位于黑龙江牡丹江海浪机场的东北老航校旧址是人民空军的起飞地,辽宁丹东浪头机场是人民空军的战斗起飞地,这两处起飞之地,是人民空军孕育成长、“横空出世”的摇篮,也是见证党领导人民空军建设的历史地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地处白山黑水的两处起飞之地旧址修葺一新,一批又一批官兵来到这里开展专题党日活动。记者跟随当年的战斗英雄、老飞行员以及他们的后人,踏访两处旧址,重温当年的热血激情,探寻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红色航迹。惊天航迹:人民空军在这里孕育启航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听着远处跑道上飞机起落的轰鸣声,92岁张吉林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海浪机场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世事沧桑,70年后,一切都变了,但仿佛一切又没有变。机场内,一段跑道旧址还是当年的模样,砂石堆砌的地面凹凸不平,对面标志性的平顶山连绵起伏,从山口吹来的风,似乎还是记忆中的味道。“没变样,几十年了,还是这个样子!”张吉林热泪盈眶。年,张吉林被组织选中来到这里走上了自己的“飞天之路”。★这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惯称“东北老航校”)(年3月摄)。新华社发在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展陈中心内,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实物、一个个精致的沙盘模型,铺展开一幅人民空军起飞、精飞、奋飞的历史画卷。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展品,引人驻足,令人深思。年3月1日,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北老航校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宣告成立。一个月后,学校搬迁至牡丹江海浪机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在这里,老航校的先辈们吃高粱米,啃窝窝头,用咸菜疙瘩下饭。在这里,老一辈飞行人员克服困难,冒着敌机轰炸和匪特袭扰,在东北全境搜集飞机和航空器材,缺少汽油,就想方设法用酒精代替;缺少螺旋桨,就几架飞机共用一个。在这里,一群平均文化水平不到小学程度的飞行员,苦攻“文化关”。……★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惯称“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年摄)。新华社发“不一样了,祖国强大了,空军强大了!”看到展览中反映今天人民空军建设成就的内容,张吉林连连感叹。“创办之初,老航校极其艰难,先后四易校址。”东北老航校老校长常乾坤之子常砢说,老前辈们胸怀“千难万险何所惧,愿为航空献青春”的革命豪情,开创了人拉火车、马拉飞机、直上高教机等先例,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创业史诗。到年7月,东北老航校一共培养出名飞行员、24名领航员以及名航空工程、通信、气象等各类航空技术人才,开创了我党我军自主培养航空人才的先河。后来,“东北老航校”也被人们看作“人民空军的摇篮”。老航校培养了一大批在 中功勋卓著的“空中勇士”,孕育形成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东北老航校精神。★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展陈中心(年6月25日摄)。新华社发(郭智摄)走出展陈中心,穿过老航校的老跑道,仿佛是通向过去的“时空隧道”。跑道右侧,老航校时期的草棚被还原,用于飞行训练的“九九”式高级教练机、P-51改装教练机、PT-19初教机等飞机模型,整齐陈列。站在这些曾经的“战友”身边,张吉林感慨万千:“飞行始终在我脑海里,现在我都想飞。”★青年张吉林在牡丹江(年摄)。新华社发张吉林打开了话匣子,将飞行经历向年轻的飞行员们娓娓道来,并和他们畅谈老航校历史、交流飞行心得。“你们有这么好的飞行条件,一定要珍惜,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张吉林说。★年6月24日,张吉林(右)回到人民空军东北老航校旧址,为“90后”飞行员讲述执教时的故事。新华社发(刘丹摄)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弦歌不断。老航校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的“95后”飞行员王鑫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飞行员,我一定会秉承老航校光荣传统,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努力锤炼过硬战斗本领和飞行技能,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驾驶战机大载荷机动,准备进行实弹突击(年9月4日摄)。新华社发(杨盼摄)首战首胜: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战斗70多年过去了,鸭绿江依然静静流淌。70多年前,一批批老航校学员从海浪机场的跑道上起飞,学会了飞行,不久之后,从老航校走来的年轻人民空军从丹东浪头战斗起飞,学会了空战。从不会战斗到学会空战,从只能打小机群到敢于同大机群作战, 空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成长为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空中力量。谁又能想到,当年打出令敌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奇迹的 空军使用的地下指挥室,是如此简单甚至简陋。踩着湿漉漉的台阶进入修缮还原的地下指挥室,尽管室外热气逼人,但室内却异常凉爽,甚至寒冷。在复原的指挥室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当年 空军空战示意图,一个经典战例引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