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住的村庄后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九座山峰,九座山峰拥抱着小村庄。有了山的阻挡,村庄里很少刮大风,所以黄昏时会有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袅袅升起,然后慢慢飘向村外。在天黑之前,村外的树林、草地、河堤会笼罩在缥缈的炊烟里,走入炊烟就像误入神话里的仙境。
记得上小学时,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不能到山上砍树枝,家里做饭用的烧柴是母亲割的干曼陀罗枝。那时村子里还没有人栽水稻,主食是高粱米和玉米面,母亲为了改善一家人单一的饮食,托人在镇里订做了一个饹豆板子,隔三差五就用玉米面做一顿饹豆子。饹豆子的做法就是玉米面放入热水和好后,在饹豆板上一下一下用手搓,漏下去会形成圆圆的面条,捞出来放在凉水里,浇上卤子,一家人吃得很香。我放学时远远地望见我家土房的炊烟升起,一定会加快脚步,远远闻到一股曼陀罗燃烧后涩涩的味道,顺着味道传过来的方向,我家茅草屋烟囱上,升腾着一缕一缕的炊烟,那一定是母亲在灶台准备一家人的饭菜。
后来母亲突然去世了,因为家里弟弟妹妹多,我是老大,为了照顾他们我不得不辍学。家里做饭的重任就落在我的身上了。由于以前没做过饭,开始只有天天煮最好做的高粱米饭,顿顿吃高粱米饭会烧心反胃,天天吃弟弟妹妹也有怨气。有一天,下地劳动回来,路过我家前面的赵大娘家,她家烟囱正在冒烟,她家是村里第一家种水稻的,我闻到了稻草淡淡的甜味儿,也隐隐闻到她家飘出来的大米饭香味儿。这要是吃一顿大米饭该有多美,正在我边走边胡思乱想时,赵大娘喊住了我,并端出了一大海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嘱咐我给弟弟妹妹们分着吃。回到家,等弟弟妹妹放学后,我给他们分着吃了,我自己吃的是剩高粱米饭,看到他们吃得那么香,我一直到现在都觉得赵大娘家的大米饭是世界上最好的饭食。后来,一有机会赵大娘赶上饭点都会给我端上一大海碗大米饭,所以,我一闻到含有稻草味的炊烟,我都会想起赵大娘家大米饭的饭香味儿。
过了很长时间,我学会了包饺子、擀面条、烙饼等做饭手艺。因为有了劳动能力,自己到山上砍柴,砍的大多是杨树枝,等弟弟妹妹们放学,我给他们做饭时,家里茅草房的烟囱飘出的炊烟是那种微苦的味道,妹妹说:“哥哥,我放学时看到咱家烟囱飘出的炊烟,闻到杨树枝燃烧后微苦的味道时,我就知道你一定在灶台给我们做好吃的。”是的,当弟弟妹妹们放学看到我家茅草屋烟囱升起的炊烟,我一定是给他们准备好吃的。记得有一次妹妹请我吃饭,在饭桌上她们两口子给我敬酒时,妹妹回忆往事时提起旧时我家茅草房的炊烟,她说永远也忘不了她放学回家看到老屋的炊烟,哥哥做饭时老屋升起的炊烟,温暖了她失去母亲后的童年。
如今,村里人都用上了家用电器,人们很少用柴草做饭,村庄的炊烟渐渐稀少了,每当黄昏来临的时候,我下班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乡村一排排红砖绿瓦的大砖瓦房,我一直在村庄里寻找远去的炊烟,曼陀罗味儿的、稻草味儿的、杨树枝味儿的……我知道每一缕炊烟都有姓氏,我所有远去的亲人一定会在炊烟里站立着。
文字丨高坚
编辑丨王翰宇
终审丨刘向美张玉洁
原标题:《本土文苑丨炊烟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