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村里的16家小微厂 [复制链接]

1#

初冬时节,和田胡杨美景如画。记者走进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村口的“小微产业孵化一条街”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从街的东头到西头,共有大大小小16家小微企业。这16家企业让村民脱贫致富信心大增。

乌尊艾日克村原属于深度贫困村。自年起,自治区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带领着全村人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路。

“地少,发展农业没有优势,那就从产业上入手。”吾肉孜阿力拿定主意。于是,他从此养成了爱逛巴扎的习惯。在巴扎上,他拿笔记下了各种小商品,逐一列进他的项目库,然后拿着考察市场的结果,咨询村民。

村里的“扫把厂”就是吾肉孜阿力针对和田风沙大尘土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卫都需要扫把,恰好当地村民有编草席的传统,更容易上手等特点发展起来的一个企业。

在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佳美扫把制作中心,村民在制作扫把(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在吾肉孜阿力眼里,村里富余劳动力就是的资源。“要让大家忙起来。”他请出村里老会计麦麦提敏·阿克作为带头人,筹资办起小作坊。经过不断改进,村里的扫把产品引起批发商的注意,订单量大幅提升。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上老板,第一个月给大家发工资时,我内心无比激动,大家也很激动,我们都干劲十足。”说起这些,麦麦提敏激动不已。

市场打开后,在墨玉县的大力支持下,作坊扩建成了多平方米的扫把工厂,员工近百人。产品也从单一的高粱扫把发展到竹子扫把、芨芨草扫把、扁丝大扫把及拖把等产品,如今年销售额超万元。

“光有扫把厂还不够,我们要趁热打铁,开拓更宽广的市场。”吾肉孜阿力没有停下来,而是带着村民继续前行。

目前,乌尊艾日克村形成了以和谐糖稀厂为主导的食品生产体系,含盖了圣福百年食品厂、甜馨糖浆厂、新味米花厂、金面挂面厂等村级企业。经过发展,乌尊艾日克村村级企业已经达到16家,年产值近万元。

在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粘鼠板厂,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左)与粘鼠板厂负责人乌布力喀斯木·艾提(中)商量下一步生产计划(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今年7月初,乌尊艾日克村的“企业家们”带着自家产品在墨玉县各乡镇及中心村进行了为期百日的巡展,对接市场,开拓销路。

“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才能走得远,致富门路才会更多。”吾肉孜阿力深有感触。在乌尊艾日克村,变化的是村民的思想。吾肉孜阿力刚来村里时,经常会有村民找到村委会,询问米面油等民政物资何时发放。现在,关心米面油何时发放的村民越来越少了,更多人关心这个月的工资能发多少、何时发。

在墨玉县阿克萨拉依乡乌尊艾日克村,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右)与米热西木·尼扎米丁交谈(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乌尊艾日克村集体经济收入年为零,今年突破20万元。截至年9月,乌尊艾日克村贫困发生率已从62%降为0%。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五通七有”扶贫标准,全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吾肉孜阿力说:“有钱了,乡亲们也有底气了,生活有动力、有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在如何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改造提升村办企业上下功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