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上,共有六位作曲家被拍成纪录片。亚洲有两位:日本的武满彻和中国的赵季平。武满彻是日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也大概是亚洲唯一能与欧洲大师们匹敌的作曲家。而他,曾说了这样一句话:赵季平这个中国人,你们要注意他。在我们的理解里,这句话最明显的意思是:赵季平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左起:张艺谋、赵季平、陈凯歌说起中国的电影音乐史,赵季平是一个不可避开的人物。在年—年的将近三十年间,那些人们听到前奏就能跟着哼的影视剧配乐,绝大部分都出自他之手:姜文吼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刘欢喊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电视剧《笑傲江湖》里那豪迈的“咿呀,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电影《霸王别姬》剧照黄土地、红高粱、大阅兵、霸王别姬、大话西游、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白鹿原、水浒传、三国、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乔家大院、大秦帝国等等这些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影视剧,它们的配乐也都由赵季平操刀。保守估计,中国有3代、超过8亿人听过他的作品,但最初人们只记住了他的音乐,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他总在幕后,圈外人仅凭荧幕上一闪而过的“作曲赵季平”,很难对这个人有更深的了解。再则,在“有事找度娘”的时代还没到来之前,赵季平这个名字,跟隔壁赵四一样,不起波澜。▲赵季平年生于甘肃平凉,其父是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与齐白石、徐悲鸿、石鲁齐名。他从小看父亲画画,但爱听戏,喊秦腔,喜豫剧,迷京剧。国画大师的儿子,却独爱音乐。这是“子不承父业”,走了野路——小时候就常拉同学偷挤进“狮吼剧团”看豫剧、混进“易俗社”听秦腔;八九岁时就在院子里指挥小伙伴“演奏”,把羽毛球拍夹在脖子上当小提琴,立起大扫帚作大提琴,哼哼唧唧闹得不可开交,被邻里长辈斥为“洋里吧唧”(崇洋)的野小子。但这个人们眼里走了野路的小子,在他的铅笔盒夹着“长大要当作曲家”的条子。后来,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学得更多的是打击乐和父亲口中的“洋理论”,毕业后却被分配到戏曲研究院,并深入民间,一待就是21年。那些年里,他跑遍三秦大地,钻研的是本省及外省的诸多剧种和各类民族乐器。有的乐器买不到,买不起,就隔三差五赖在别人家“蹭学”。有时候还自己动手做,秸秆、玉米梗、树皮都可以成为发出声响的乐器。▲版《红高粱》剧照年,已经工作多年的赵季平,再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开始十分正统地钻研民乐和西洋乐。但曾经的野路子精神,一直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延续。在年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他破常规地运用30只唢呐、4支笙和1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在黄健中、元彬执导的电视剧《笑傲江湖》中,一声“咿呀”,撩动了多少人的神经。尤其是《笑傲江湖》,赵季平的一个朋友说,这开头一声喝,实在是太刺耳,就连家里的猫听到了也受惊似的跑开。赵季平回他说,就是用“咿呀”一声,产生一道剑光闪出的效果,勾勒出一个武侠天地,武侠世界。即便今天已经是闻名于世的大家,他仍旧坚持思维要野:“作曲家必须思维开阔,要不拘一格,不能太匠气。所谓音乐,不管西洋古典、民族和通俗的,一个作曲家,不应当把它们割裂开,应当了解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特征,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修习音乐六十余载,专注影视配乐作曲三十余年。在电影电视配乐上,恐怕国内没有几个人能够与赵季平比肩吧?然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浮夸少伟男。赵季平先生以他的经历和成就向世人表明,世间万物,变化无止境,山外高山,路依然在继续。?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