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www.bdfyy999.com/m/自庚子年暴发疫情,经济下行。倡行节俭,以杜奢风。若论奢靡风气,当以晋宋两代为烈。今读《世说新语》有石崇与王恺两家斗富内容,有感而作。
以上为家藏线装书,常带身边随阅。
石王俩家为晋代巨富。王恺家用饴糖和干饭擦洗鼎釜,石崇用蜡烛烧火做饭。
古代以菜油灯照明,富室才用得起蜡烛。
石崇用花椒泥涂墙壁,王恺用更稀罕的赤石脂做涂料。
主人出差南海时才食过石崇鱼。
王恺用碧绫做步障,石崇则用锦锻来替代,还要比王恺家更长。用绫用锻都算不了什么。晋武帝司马炎皇婿王济用铜钱串起来圈地,时人称其为“金沟”。
金沟早已不存,唯有遗韵犹存之。
晋武帝有统一之功,但社会奢靡之风他带了坏的示范。皇室奢侈成风,有“羊车望幸”之谓。
帝右贾充为托孤之臣,助司马氏最力。
《晋书》卷卅一记载:“妃欲帝能幸,常以鲜草赂羊而留宿其寝宫”。后人把希望得别人重视或宠爱,称“羊车望幸”。
倘若众妃子皆如此,如何均沾?
帝至王济家赴宴,食鲜美豚。得知“蒸肉之锅不注水而用乳汁”。“帝闻之不甚悦,拂袖而去”。
比起人命,粮食和酒都不算什么。王恺让歌妓吹笛,“伎稍走调,立杀之”。“崇宴宾客,使伎劝酒。客不尽酒,则亦杀美人”。
以上为艺伎陪客侑酒、弹唱助兴。
石崇蓄奴近千人,比养殖场还要大。所蓄女奴中,“日则织纺,自食其力。有姿色艺伎者,宾至陪酒,夜则宣淫”。宋人苏轼评价说:“时武帝在也,而贵戚敢如此,知晋室之乱也久矣”。
石崇独坐金谷园。手持如意,旁有茶盏。
每个时代都有其社会风气,而这风气与时人的三观是紧密相连的。魏晋社会进入门阀士族时代。传统礼教被颠覆,以老庄之说为底色的玄学诞生以致如此。
说魏晋南北朝,绕不开玄学、酒和茶。
动荡的时局和生命的无常,让人拥有全新的价值观。即生命是活的,只要当下过得好,何必去管死后的事呢?士族多出身高门贵第。自然生计无愁。他们不过问且耻于说“钱”这个字。
以上为晋人休闲之态。
中文故又添“阿睹物”一词。纵使节俭也不是真节俭了。有的只当做保护色。表示无意权力之争而已。有的则只是风度使然。卧榻者想必是谢安(-年)。因为“阿睹物”这个词出自他之口。
北方不产竹,竹席来自南方。想必不菲。
王恭(?-年),这位大名士据说在雪地里行走如神仙一般。身下的竹席被人拿走,只得坐草垫。这能算节俭吗?只能算“将就”。我们黄家有一条不成文家规。大家都遵守:“有条件讲究,没条件将就”这条规矩。
《晋书》两人名峤,西晋和峤,东晋温峤
《世说新语》载: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济求之,与不过数十。济因其当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世说新语》里像如此籤语不少。
有人在和峤阁道柱上题写:阁东有大牛,和峤鞍,裴楷鞧,王济剔鸟不得休。
大名士和峤(?-年)本性吝啬。自家果园里种的李子,王济求他给吃,只给了不多几个。王济乘他去值班,带着斧子去和家李园,尽情吃饱李子后,把李树砍了。然后送一车树枝给和峤看。还说:“与你家李树相比怎样?”和峤收下树枝,只是笑不恼。籍以说明他不是真吝啬,而是耍酷,继而显示雅量。
与陶侃搬砖相配的为祖逖闻鸡起舞。
只有寒门之家才真正节俭,比如陶渊明的曾祖陶侃。陶侃(-年)是南方土族。出身寒门,懂得生计艰难。当别人在斗奢炫富时,他在收集锯木屑、毛竹尖。严责随手采摘未熟稻穗的人,禁止属下喝酒,把酒具扔到江河里。
侃当城管时往家里送一缸咸鱼,被陶母退
陶侃的节约是实用的。在那个奢靡成风的时代,他倒象是另类,被名士们讥讽为“溪狗”。故与人多不合群。
闽有“溪猪”呼称,中原有“溪狗”之谓
石崇其实被所谓“炫富”而毁誉的名士。著名的“金谷集会”即是他组织举办的盛会。会上他写下传世《金谷诗序》。
金谷园为石崇所修私家花园。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园之一。崇性豪奢,一掷千金。常在园内设宴聚会,一时朋辈云集。“士人以被邀入席刁陪为荣”。
能被邀进园与会者多都下名士。
五十年后,即东晋永和九年(年)王羲之亦召集江南名士在兰亭举行了一次类似的集会。
以上为著名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仿石崇文体,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从创意到策划,再到最后总结用词,王羲之都在复制石崇的风格。
以上为盛极一时的洛阳“耆老会”。
自晋代士大夫雅集后,司马光领衔也在洛阳发起组织老干部“耆老聚餐会”。并定聚会八条。无非是:无故不得缺席,席间不劝酒;菜完不添,有剩打包;时间一到即开席不侯等等。
以上为北宋李公麟创作《西园雅集图》。
后代多所模仿。所描述人物神态举止、衣着服饰等都十分入画。为稀世之作。
以上是《韭菜帖》,不在吃而在帖。
一个饥肠辘辘之人,此时有人给他送吃的。美食本来就是人生一大快事。况且还只是韭菜酱。吃在嘴里,雅在心中。
以上是有名的《裹鲊帖》,一字值千金。
晋代王義之《王右军集》卷二:“裹鲊味佳,今致君,所须可示,弗难。当以语虞令”。寥寥无几,三行,十八字。
以上便是著名的《食鱼帖》。
说的是古人烹鱼之道。帖里说:“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到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名流所笑”。读此帖,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其实我亦有老僧境遇:浅夏时吃杂鱼,鱼腹多子。不吃是不忍吃。吃了又怕罪过。因古人有“劝君莫打三春鸟”之说。然则鱼子鲜美,不食辜负了春天。两难之间,把握好分寸,犹豫下箸罢了。或者两手合指,曰:“善哉!善哉!老夫口馋,罪过!罪过!”然后大口啖之。如《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范母大喜过望,骤富而亡。母丧期赴宴,口上自责丧期不可酒食。一边又拣一只大龙虾往嘴里送。
以上为原宪(即子思)与子贡同学图。
《世说新语》载:崇尝与王敦入太学,见颜回、原宪之像,顾而叹曰:“若与之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间”。敦曰;“不知馀人云何,子贡去卿差近”。崇正色道:“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瓮牖哉”。
上为子昂为《子贡见子思图》作序。
上段古文冷僻字句太多,试译之:石崇想做颜回,王敦怼曰:“你这么有钱,还是做子贡吧”。石崇正色道:“士当令身名俱泰,何关以瓮牖语人!”有钱到了任性,任性到率性,石崇倒也不装。
石崇在荆州牧任内,用官兵装土匪抢劫。
巧的是石崇是在荆州刺史任上靠抢劫客商致富的。成为中国历史上“血腥原始资本积累”与“黑白两道”的首例原创者。
这一身装束是否象道士?
殷仲堪(?-年)在荆州刺史任上与石崇别苗头。发表“励行节约”表文。
《晋书》称:殷仲堪虽“俭于自奉,啬于周急,却侈于事神”。这属于“人设双标”之范!眼看他人设限,眼看他人设崩。真可谓“人在做,天在看。做过必留痕迹,苍天绕过谁?”难怪他受命荆州牧时,就有人预言“此乃亡国征兆”。
绿珠事迹亦在《女史传》上,可阅之。
石崇多才,为《古今女史》作序。书上载绿珠等轶事。我已将其择录文中。
眉中一点即“石崇痣”。
因为世人皆以石崇为天下首富。故中国方术相面有“福痣”者称之为“石崇痣”。
绿珠(?-年)原姓梁,广西博白人。为石崇出使南海途中从盗匪手中解救得之。能诗文。图中诗即出自她之手。
“坠楼人”指绿珠。褚遂良借此典故咏史
两晋南北朝隋唐之后,江南得到开发,江南经济总量超过江北。宋代经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发展。两宋成为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盛的时期。是因为两宋,尤其南宋持开放政策。
市舶司即海关。除广州,泉州也设立。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通过外贸,使朝廷获得远比农业税多得多的收入。宋朝因此才能支撑庞大的财政收支。其中还要付辽夏金的巨额岁币(交保护费)。
此图截自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澶渊之盟”后,北宋赢得百年和平发展时间。宋代的经济规模是唐代的百倍。社会财富的积累,使朝廷有足够的财力养兵蓄士。北宋兵员竟达百廿万之数,还维持一支庞大的官僚集团。宋太祖行“杯酒释兵权”,劝勋戚将官们“广置华屋良田美妾”。有朝廷提倡,故宋代士大夫普遍有蓄伎的习惯。
以上从孔夫子书店邮购得之。
写这篇博文参考了《宋人轶事汇编》和《容斋随笔》。书中记载许多正史不记的轶闻轶事。我从中爬梳了不少事例。
《容斋随笔》史枓浩瀚,也有独到之处。
据《宋人轶事汇编》所记载:“宋代官僚阶层中,凡有条件者没有不蓄伎的”。
古代大户女人不事劳动,故有充裕时间。
如苏轼、王定国这样爱惜羽毛名士,也都如此蓄伎一二。以娱人生。
以上为苏氏犯案后,还在牢中作诗。
苏轼因作诗讽刺朝政,被言官所检吃官司。王定国亦因“乌台案”受牵连。俩人均被贬,柔奴陪王定国赴贬地谪居。
此为寓娘行医图。
柔娘(生卒不详)姓宇文,为鲜卑人。父为御医,父蒙难死于狱中,母见状惊恐亦亡。叔父将其买入行院。后得父友陈太医相救,重金赎出并授以医道。及笄为王巩(定国)纳为妾。宋神宗元丰二年(年)八月,王巩因苏东坡“乌台诗案”牵连,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寓娘只身相随,陪王巩寄居宾州五年。
黄州留有很多苏东坡的人文古迹。
朝廷召他们回京时,王定国路过黄州与苏轼相会。席间柔如作陪。虽遭贬岭南风霜多年,但姿韵尤存。
以上为苏学士与柔娘弹唱图。
苏轼试问柔奴:“岭南应不好”,柔奴答曰:“随遇而安是吾家”。两人一问一答,苏轼写成《点酥娘》成千古传颂。
以上字迹尚娟秀,可诵之。
柔娘尚属家伎,若家主妇贤惠尚可。或还有妾的名份。而官妓地位更为低下,宋代还发生过一起“严蕊案”。迫害严氏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提倡理学的大学问家朱熹。
所谓“官妓”,其实就是“高级妓女”。
宋代不但士大夫家蓄伎,而且官府还提供官妓。“官妓”这一行因朱熹涉嫌迫害严蕊的丑闻,而震惊朝野。朱熹将严蕊从黄岩抓回台州关进大牢。逼她承认与唐仲友(-)有染,欲置他们于死地。
以上为线装版《齐东野语》书。
据《齐东野语》记载,严蕊原为台州营妓,其狱事连孝宗也听说了。不久将朱熹调离,改任岳霖(岳飞后裔)为浙东提点刑狱公事。他上任后,见她病容憔悴,心生怜悯。命她作词自陈。严蕊当即口占《卜算子》
/p>
以上为严蕊《卜算子》词书法欣赏。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霖听了这首词后,当即提笔给她脱妓籍,判处从良。还她自由身。
以上为先生在讲学,学子在听讲。
南宋时,在我生活的闽北建阳理学十分兴盛。就是这位与严蕊过不去的朱熹在建阳办书院。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使妇女地位更为低下。
以上《史记》线装书,文物价值高于实物
办学的盛行,促进了印书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建阳麻沙书坊成为全国重要的印刷中心,所印线装书质地好,远销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以上这些不少出自麻沙书坊出版。
行话说:“绢存千年纸八百”。也就是说纸的物理寿命不到千年。宋元版线装书留存到现在几乎到了寿命的极限。
以上为本人收藏的《资治通鉴》。
石崇为交趾交涉使,奉朝廷旨意出访南海。途中遇一落难女子名绿珠,以百粒珍珠救之。故名绿珠。该女国色天香,多才多艺。石崇因她被杀,珠感其知遇之恩,坠楼殉情。
寇准在《宋史·寇准传》中不算佞臣
石崇之奢为晋代之首,而宋之奢首推寇准。《宋史·寇准传》载:“准少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热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而寇准呢?就是那首有名的“天不知寒人知寒,却把人衣作地衣”的诗句,成为诟病寇准千年的话柄。
蒨桃(-),小名小桃。
有次寇公聚会,公邀伎出场。每伎歌毕赏绫一匹。小桃看到如此奢靡,心中不悦。当场作《呈寇公》诗讽之: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寒窗下,多少功夫织得成。准听小妾即席讽诗,虽感扫兴,但没当场发作。而是隐忍下来。竟在席上沉默不语。毕竟这件事做得太过分了。蒨桃也因她的善良、才华而留名千古。诗人陈文述在《天竺吊蒨桃墓》诗曰:流传讽谏新诗在,寒女机窗感鬓鸦。这段故事说蒨桃诗出天下寒女感念她。我记得还有一句作: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天不知寒人知冷,却把人衣作地衣。
晋人与宋人相比,差矣!
以上为古人席地而坐。富家用毯,贫户用蓆。直到宋代椅具才刚流行。古代生产力低下,穿衣保暧与吃饭去饥成为人们生存两大需求。而寇准家里铺设地毯使人觉得太奢侈,故为人所讥。要是在现在,铺垫一块地毯也算不了什么。
中国家具始于宋代,到明清更趋成熟。
中国宋明家具线条简约、流畅。现在连老外都极为欣赏。已成文物收藏。
以上为宋代一般士大夫家庭必备之物。
通过上下图比较,皇室用具与士大夫家也没有什么很大区别。
背景是一张宋画,为徽宗抚琴图。
历史从野蛮走向文明,也从普遍贫穷走向相对富足。也不是说历史上只有晋宋两代社会最为豪奢。在一般人心目中多以为沈万三富可敌国,其实石崇与寇准应当超过他们。要不怎么会以“石崇鱼”命名一种石斑鱼,会以“五宝绿珠”命名一种花卉。这在中外史上是仅有的。
日本将木屐改称下驮,拿去申遗碰壁。
而且所谓贫富也是相对的,有时空因素起作用。就如上面这双木屐,两晋南北朝贵族们视为时尚。变着花样穿,而现在连穷人都不穿了。木屐传入日本后改称为下驮(けだgeda),至今还在穿。
再去周庄,死也不买万三蹄了。
沈万三也是美食家,亦有“万三蹄”闻名于世。不过我去周庄时,慕名购食之,蹄之硬如铁,嚼之不烂,吐之可惜。
石崇鱼英文为devilfish。
古代交通不发达,晋都人饮食以面馍为主食。烹饪以肉类为主。那时还没有海鲜的概念。鱼类以淡水鱼为主。石崇虽也算美食家,《晋书》记载:“崇每日虽珍馐无数,仍言无下箸处”。但在都下未必有机会吃到此海味。之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可能是那一次他到南海去出差。吃到此鱼,并命名之。
以上花卉以绿珠名命名之。
有好事者以中国十二位美女命名年历中的十二月。绿珠被排在八月,称为八月桂花神。石崇与绿珠同被鱼花命名,这在历史上非他们俩人所仅见。
朱元璋讨饭时吃“珍珠翡翠白玉汤”。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淮右布衣,称帝后不忘根本。以“孝俭”治天下。倡俭禁奢,并严刑惩治贪官污吏。虽皇亲国戚亦不宽宥。
全天然食品,肉品较少。现在还吃不到。
以上饭菜其实是殷实之家的日常饭食。贫户除逢年过节,终年不见荤腥。
北方农村习惯用矮桌,故判定为北方。
以上为一般北方家庭的生活起居,从小脚女人可知其家庭尚属小康之家。桌上仅有一碗咸菜,一盘豆腐乳。不够再从瓮中取。小康人家尚且如此,贫户更是有上顿,没下顿。度日艰难。
蕃薯为多淀粉、耐旱、高产植物。
蕃薯(sweetpotato)为南美印地安人(lndians)培植成功,西班牙人将其引入菲律宾(thePhilippines)。旅菲闽长乐儒商陈振龙(-年)带回一根薯藤引种长乐沿海各地成功。后推广到全国。
位于福州乌山先薯亭纪念引薯人陈振龙。
自蕃薯传进中原,养人成本大为降低。人口大为暴涨,但生存质量反而大为下降。贫户一家五六口靠一人营生,求个温饱都成问题。依余考证,所谓“康乾盛世”乃溢美之言。实远不及两宋时代之富足。
已经开始使用机械,所以生产效率提高。
以上为二百年前的英国井下矿工作业。
危险且繁重,故报酬也高。
这个小男孩算不算童工。
以上为美国矿工家庭生活状况。那俩个是他弟弟。女人是他母亲。
以上为那个时代矿工在食堂用餐。
“彼时欧洲及英伦自工业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即便矿工生活每日也能做到晨有面包、牛奶,午晚两餐有些牛肉、奶酪佐酒”。而此时中国劳工穷人每日只能以玉米、高粱、甘薯等粗粮果腹。
画工很入微精细。跟摄影一般逼真。
这是清乾五十八年(年),英使玛戛尔尼(Macartney-年)来华为乾隆祝寿的觐礼团随行画师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Alexander)所作西洋画。
图中碗很大,说明油荤少的缘故。
来华英使在《访华录》中称:“沿途平民脸多菜色”。观察不可谓之不细致,被讥为“盛世下的贫穷”。入木三分。
这组西洋画共有百幅,精选几幅供参考。
特意精选三幅英使随团洋画师的手绘西洋画。画中人物较暗淡,风景很优美。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乾隆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客观面貌。
沈万三,本名沈万山。元末明初金陵巨商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称为吴兴富民沈秀,行三。“秀”是江南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势人的敬谓。
沈万三富可敌国,曾助筑京城三分之一。
明太祖对豪强采取抑制态势。逼得沈万三捐资一半助修南京城。太祖忌其财,欲杀之。旋流放云南。传说他有点金术,家藏有“聚宝盆”。人云亦云。
沈家大宅,这样厅堂好几厅。
年底曾到周庄游,住民宿。畅游附近甪直、同里、南浔等几处江南古镇。
同样巨富,世人皆知万三而不知有万二。
明太祖戒奢抑富风闻传至江南,万二闻风,卷款出逃。万二抑或可视为现代官商携款出逃之始作俑者。
此为万二行乐图。
沈万三和万二打麻将胡牌,你说是二万胡还是三万胡?其实历史早有定论。是二万赢,三万输。
麻将出现于明,上为二万与三万两张。
明洪武初(年)嘉定安亭万二乃“元之遗民也。富甲一方”。有人自京回,问其何所闻?其人说皇上近日有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末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在眠。万二闻后叹曰:“兆已萌矣!”即以家赀付仆役,掌之。买舟载妻孥泛湖海而去矣。不二年,江南大户以次籍沒。独此人免。而沈万三被贬至云贵驿。
明代卫所多设沿海称海卫,西南属陆卫。
唐宋多贬岭南,明清多贬云贵。雍正朝总理王大臣廉亲王全家也是押往云南。
这座沈宅可能是真的。
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万三到云贵贬所后,又在当地盖起沈宅。后来为了发展旅游,西南凡沈万三呆过的地方都盖起了“沈宅”。现在也不知道哪一座是真的。
以上为孔夫子说的话。灵验了几千年。
这句话与“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一样。看来除了孔氏家族被历代王朝封为世袭罔替的衍圣公,传到现在七十五代外。还真没有过。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似乎如此。
统观历史似乎任何家族都逃不出这一魔咒。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象这样条幅也挂在祖屋书楼上。
但从我们黄家史而言,“既不大贵,也无小贫”。几十代都过着“小康之家”的温足日子,靠得就是“勤以補拙,俭可养廉”的家训。
中国几千年历史就是靠耕读传家维持。
“耕读传家”也可理解为“工读传家”、“商读传家”或“军读传家”。若如此,也能长盛不衰。
附注:本文原拟名为《晋宋奢风》,觉得有损祖宗。故定名为《晋宋浮世》。浮世始于晋代,盛于宋代。止于南明灭亡时。浮世(ふせいfusei)一词,现代汉语已不用。
日本已将浮世绘申遗成功。
浮世一词传入日本后,被日本吸收。并加入日本元素成为日本文化。通常以浮世绘(うきよえukiyoe)形式出现。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