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高粱的意义比你想象得大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编者按当年有一位老作家对莫言说,你没经历过战争,你就写不出战争题材的作品。莫言不服,一口气写出《红高粱》大获成功。而这段时间,电视恰好正在热播郑晓龙导演的《红高粱》,豆瓣的评分是7.7,很显然网友对这部电视剧并不买账,甚至有人说:“无论是故事编排角色设置还是演员表演,都有种不接地气且做作的感觉。”其实,无论电视剧拍得怎么样,都无法阻止《红高粱》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这篇文章来自叶开博士,他说《红高粱》的意义比想象得大,为我们这个失忆的民族恢复历史记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红高粱》的意义比你想象得大

叶开

《红高粱》这部中篇小说的写作似乎有些偶然,但也是莫言长期思考和积累的激发。据说有一次军旅作家座谈会,有些老作家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青年作家没有经历过战争,不可能写出老作家那种作品了。那时三十出头、正值壮年的莫言理直气盛,说写战争不一定需要经历过战争,列夫·托尔斯泰也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他写出了《战争与和平》。他的话让人产生了不舒服感,就有人说你写一部试试?莫言于是回去,憋着劲写了一部新作品,这就是中篇小说《红高粱》。小说《红高粱》的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学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颠覆了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小说套式,从而把“民间抗日”的概念引进了文学中。在那个时代,人们习惯于各种创作教程、创作套式,一写到抗日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但《红高粱》这些慷慨激昂的勇士,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自尊而在战斗。小说里的余占鳌、戴凤莲、余豆官、罗汉大爷等人物形象,都与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迥然而异。后来这篇小说被张艺谋改拍成电影,姜文扮演的“我爷爷”余占鳌、巩俐扮演的“我奶奶”戴凤莲,都完全颠覆了传统革命电影里的奶油小生和大辫子姑娘的特定形象。从那时候起,小说和电影都产生了巨变,小说美学和电影美学也割断了和此前那些前辈作品的关系,而走向原始和粗野,一种生命力旺盛、以生命值为存在价值的新美学出现在文化圈中,长相更加粗壮、更加夸张的男演员形象改变了此前的奶油小生,性感泼辣的女演员替换了贤惠大嫂清纯姑娘。《红高粱》让莫言第一次走出国门《红高粱》被张艺谋拍成电影之后,年荣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振奋。莫言回忆说,那时他回高密东北乡老家潜心写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知道北京等大城市在公映《红高粱》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回到北京,走在街道上都听到人们大声吼叫:“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第二年,莫言获得了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西德的机会,乡村少年一天能吃上三顿肥肉馅饺子的梦想不仅实现了,而且还去了欧洲吃上了德国咸猪手,喝上了德国啤酒。莫言通过写作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红高粱》——你不知道的真实故事《红高粱》的创作以莫言故乡不远处的“孙家口伏击战”为写作的故事背景。他在写作这部小说的几年前,就听老同学张世家讲过这个伏击战和其后发生的“公婆庙大屠杀”。但那时找不到表现的角度,思想也没有得到解放,材料明摆着却无从下手。“孙家口伏击战”发生在年3月15日,由国民党胶东游击队曹克明部联合其他几支土匪武装进行的伏击战,此役杀死日本兵39名,其中还有日本陆军中将中冈弥高。这次大捷曾得到过当时国民政府的通令嘉奖。但之后日本驻胶县部队大举出动报复,在公婆庙制造了大屠杀惨案,焚毁民房多间,名无辜村民遭到枪杀。这样两个重大事件就发生在莫言老家不远的邻村,距莫言长成少年并能到处听说书讲故事的年纪只有二十多年。如果不是特殊原因,这样的大事在当地应知晓者众多,并交口相传。但在莫言长大过程中从未听过这些事情。抗日战争结束二十年间,这样重大的事件竟被村民有意地淡忘了,而只有在公社做事的老同学、老家就是公婆庙的张世家才知道。现在看来,因为这个伏击战的领导者是国民党游击队、阶级成分为地主阶级的曹克明率领进行的,不符合那个历史时期主流历史叙事的框架,因为如此一来,就不容易说服被教育者相信当时只有共产党在抗日、而国民党躲在峨眉山上“摘桃子”的教材体故事了。也因此,大量这些得不到官方历史教材认可的抗战事迹,基本上都被掩盖或者抹煞了。莫言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与同时代的其他优秀作家一起,为我们这个失忆的民族恢复历史记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当时刚上大学,记得读到这部小说时,跟很多同学一样,产生了极大的震惊感。这部小说以及当时其他作品,彻底颠覆了我们中学时代学到的历史知识。(本文节选自叶开《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推荐

莫言以三十一年不懈的杰出创作,从山东高密农民“屌丝”变成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神”。《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图文并胜地讲述了莫言绚丽而曲折的人生故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高密东北乡文学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人际关系。《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以文学史和中国史为背景,在全面阅读和分析莫言作品的基础上,深刻地发掘莫言的创作思想,解读他的代表作品,看到贯穿其始终的主题是:生命、人道、轮回、赎罪、宽恕、和解。阅读《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可以知道,莫言是如何以精妙的政治反讽和历史寓言,技艺高超地表现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现代中国。《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中还有“中国花鸟画大家”何水法教授倾情绘制的精美国画、画家刘进安教授精心绘制的经典插图、另还有莫言的书法佳作。文坛画坛大师的雅遇,使《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别具典雅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叶开,华东师大当代文学博士,当代最权威文学杂志《收获》编辑部主任,莫言唯一传记作者。对于莫言,我们听了很多各界评论家的外部声音,但最有价值的解读应该来自内部。叶开博士就是这样,以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家、莫言好友等多重内部身份发声,进入了莫言文学世界的最深处,找出了最动人心魄的景观。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