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国七十周年建国70周年物价变化之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www.bdfyy999.com/m/

物价是个大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既较为复杂,又是动态的。所谓物价变动,是指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不同于它们以前在同一市场上的价格。只有同是输入价格或输出价格增高或降低,才算物价发生了变动。

物价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技术革命、货币价值的变动、供求关系、竞争和垄断等。它与价值规律、与所处的地方和环境、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都有很大关联。说到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建国70年来,物价是以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分界限的。

从我的经历或翻开我的资料记载看,也反映了物价变化的轨迹一一一我出生于年,也算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并没有物价这个概念,只有些模糊的记忆,比方1斤煤油1角5分钱,1斤咸盐1角5分5厘钱,1盒火柴2分钱,一颗鸡蛋6分钱,1张粉连纸5分钱,1副马戏丑角扑克5角4分钱,1盒勤俭烟1角4分钱,还按根零卖……但那个年代的价格似乎是稳定的、不变的,好像走到哪里都一样。

到了上世纪的70年代,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价格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或者说有了亲身感受。记得那个年代每年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即两报一刊元旦社论里有这么几句话:物价稳定,市场繁荣,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國家……我们还入户宣传。我也开始替大人们去买東西,后来上了岗上高中在花钱上也自立了,乃至后来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可以说基本上每天与物价打交道。也就有了我之后保存的10多本笔记本、6本红白事宴礼帐及购物明细本子,还有3个本子记载着16年的收支明细,即一一年,年5月一一年5月的每一笔收支。今天看着这些已经发黄的旧本子,不禁使我心潮起伏,浮想连翩。它清楚地再现了这几十年物价变化的点点滴滴,不妨我就从几项主要费用的物价变动说说。教育费用:我是年上的小学,记得一年是2.5元的学费和书费,到了五年级,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贯彻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校搞勤工俭学,学校把学费也免了,直到初中毕业,好像也就是花了二三十元吧。年4月5日考入岗上高中,当时学校给评了每月2元助学金,学校也搞勤工俭学,种稻子、种山药,好像学费也免了,两年的住宿、饭票、课本费也就是元左右。

到了我的子女上学,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年,从小学到大学,每人花了近4万元吧。曾经有人这样说,他(她)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上小学时大学不花钱,上大学时小学不花钱,所以,是不逢时,花了不少钱。到了我的孙子、孙女上学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两免一补,应该说不花钱了吧,但也要买点教辅材料,做身校服了吧,成绩不行需要补课了吧,全面发展要在假期、星期天学点钢琴、跳舞、书法、吉他了吧,更有甚者,初中就出去上学,说是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赌吗,这样下来,从小学到大学,保守得讲一个学生也得10几万元吧!

年,我当小队会计,我记得玉米、高粱1斤9分钱,黍子、谷子1角2分钱,麦子1斤1角8分钱,5斤山药折1斤粗粮,也就是1斤山药1分8厘吗?萝卜1斤1一2分钱吗?葫油或豆油1斤8一9角钱,小队里七月十五杀上几只羊,1斤羊肉1元2角钱……全年一个人的口粮来斤,也就是30多元钱。而现在呢1斤玉米8一9角钱,1斤白面2元多钱,是过去的10倍多,1斤山药1一2元钱,就是过去的几十倍了哇!

医疗费用:上世纪60年代末,村里就有了合作医疗,也有了赤脚医生,我记得毛主席说过: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城里有工作的也有了“公费医疗”。在农村有个头疼脑热,要点药也不花钱。年10月,我在钉秤门市上班,在家休息时偶然间觉得肚子疼的不行,几个人医院,经大夫诊断是肠梗阻,住了3、4天医院,是二轻局卫生所去结算的,没花几元钱。年冬天,儿子患了颌下浓肿,医院经刘桐、靳宪大夫给做的手术,住了4天院,仅花了16元钱。那么时间跨到了年10月,我女人不慎将左跟骨摔成骨折,做手术,住了4天院,花了2.4万多元,医保中心报销1.2万元,自付了1.2万元。年11月,医院放了一个支架,住了7天院,花了4.5万元,光进口支架和一晚上重病监护室花了2万左右,除报销了2.8万元,自付了约1.6万元。当然这有时间和病况之别,但还是涨了不少价吗?正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