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苞谷面面饭
TUhjnbcbe - 2023/10/26 18:06:00
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小时候那会儿,两个滇西老家人在一起拉家常大都会相互问一问,你家一年有几个月吃杂粮。他们所说的杂粮指的就是除了大米之外的粮食,诸如高粱、小麦、红苕、蚕豆、苞谷之类,都叫杂粮。这些杂粮中数苞谷最为重要,因为老家山地多,苞谷也就种得多,而苞谷面可以做成面面饭替代大米饭作为主食。那个时候的滇西农村几乎每一家都有几个月时光要靠吃苞谷面面饭过日子。做苞谷面面饭在我们老家叫搓面面饭,其实比做大米饭还要麻烦。先要用细罗筛把苞谷面筛一道,粗皮用来喂猪,细面就用来搓面面饭。小时候我经常帮母亲在灶门前烧火煮饭,对搓面面饭的过程自然是熟稔于心。面面饭要好吃首先水要加得合适,水少了蒸出来的面面饭吃在嘴里满口跑,嚼的就像是一口米糠。水多了也不行,搓不散,蒸出来的饭要么一坨一坨,要么一颗一颗,吃起来黏糊糊的,没有一点苞谷面面饭的香味。一碗好吃的苞谷面面饭从外观就可以看出来,用勺子舀起翻扣到碗里的时候模样非常蓬松,不会散开,圆溜溜的样子,用筷子挑起来能够看到苞谷面颗粒,这样的话那么这碗苞谷面面饭就肯定好吃,说明水加得合适,搓的功夫也到家了。做得好的苞谷面面饭吃起来口感筋道,味道清香,也不会哽人,比白米饭还好吃。苞谷面面饭需要在锅里蒸两次,第一次加七八分水把苞谷面搓揉一番后,倒进甄子用大火蒸到大约八分熟,然后倒到簸箕里刨散,稍稍晾一下,再在趁热用筷子抖散的过程中,洒上之前没有加足的两分水。等到把苞谷面面饭全部抖散开以后,重新放进甄子里蒸熟就可以吃了。第二次给苞谷面面饭加水这个环节,在我们老家被称之为“打回堂”。苞谷面面饭有两种,一种是用黄苞谷来做,一种是用白苞谷来做。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黄苞谷面面饭,颜色金黄金黄的,看起来相当诱人。当然,白苞谷面面饭也不是没有优点,颜色看起来素雅不说,还有一股糯香味。我之所以更加喜欢黄苞谷面面饭是因为黄苞谷做的口感筋道,白苞谷做的口感软糯,我从小不喜欢吃太软的东西,所以自然就对有嚼头的黄苞谷面面饭情有独钟。小时候,大人们经常在饭桌上叮嘱,吃饭不要说话,不要说话,少说话。那是因为如果谁在饭桌上说了逗人笑的话,苞谷面面饭细小的颗粒很容易被吸入气管致人呛咳,那么就有可能引发一桌子人集体“喷饭”。母亲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们在饭桌上吃饭的礼节,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吃面面饭的注意事项。记得除了说吃饭不能说笑之外,还有一条是不能像吃米饭那样端起碗用筷子朝嘴里刨,而是要用筷子挑起来送进嘴里吃。当然,那种雅致吃相,适合胃口小的人细嚼慢咽,在农村里根本吃不开。我去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依照礼仪吃饭,在家里往往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几口刨下肚忙着出去玩,走到村头几个小伙伴一碰面,大家下巴上都还粘着苞谷面面饭。能够把苞谷面面饭吃出新意的也是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小时候那会儿,每天清早村里的孩子都要邀约一起把自家的牛赶到花坪子山上吃草。我们把牛赶到坡脚后就各自回家吃饭,饭后我们又在山脚下的小河边相聚。这个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葫芦水,挎包里都装了一坨苞谷面面饭。等我们在花坪子顶上找到牛群后,吃午饭的时候也到了,饭是现成的,就是从家里带的苞谷面面饭。可是苞谷面面饭冷了就不好吃,吃起来不但牙巴要嚼痛,还非常哽人。我们一群娃儿天天在山上吃饭,久而久之就摸索出了一种苞谷面面饭的新吃法。我们烧一堆火,在柴火边围一圈稍稍平坦的石头,大家席地而坐,各自拿出挎包里的苞谷面面饭随意捏成各种形状,放在石板上烤到外表酥脆金黄才开始吃,我们还给这个集众家智慧开发出来的食物起了个名字,美名其曰“面面饭烤粑粑”。有一回,我们正在烤面面饭粑粑吃,正好被两个在山上敲橄榄皮的大人遇到,他们吃了面面饭粑粑后大加赞赏,说他们小时候放牛咋就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呢?那是当然,他们小时候更缺粮食,每天有碗苞谷面稀汤汤饭吃,不断顿就算好的了,想吃干饭当时还不具备那个条件。现在,农村里再也没有谁家为一日三餐发愁,白米饭早已经是家常便饭,想吃顿苞谷面面饭也只需要动动手就能如愿,倒是想吃顿小时候在山上烤的那种苞谷面面饭粑粑就难了。(写于年9月24日)
1
查看完整版本: 苞谷面面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