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
一、比一比,再组词。
梁(栋梁)惠(优惠)曰(子曰)禽(家禽)
粱(高粱)慧(智慧)日(日子)离(离开)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孔君平诣(yè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
3.儿应(yīngyìng√)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阅读平台
一、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拜见)其父,父不在,乃(就,于是)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儿应声答(回答)曰(说):“未(没有)闻(听说)孔雀是夫子家禽(鸟)。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日:“今日病⑥矣,于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往⑨视之,苗则槁⑩矣。
[注释]
①闵(mi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竭,是引申义。
⑦予:我。
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去。
⑩稿(gǎo);草木干枯。
1.用自已的话写出故事的意思。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二)妙语巧对贪官联
一个贪官在门口贴了一副春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
不久,有人在每句下面各添了一行字;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1.“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
爱人民如同爱自己的孩子,那么金子、银子也都是我的孩子。
执法秉公办案,不徇私情。钱山、靠山难道不是山吗?
2.这副对联讽刺了贪官(嘴上说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却私下敛财、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本性。
习作竞技
对照课本中的注释,把《杨氏之子》改写成一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
一天,杨员外的老朋友孔君平登门拜访,恰巧杨员外不在家。孔君平心想:早就听说杨员外九岁的儿子十分聪明,我何不借此机会考考他呢?于是,孔君平把杨子叫了出来。杨子知道是父亲的好友前来,赶忙从屋里端出茶果,招待客人。这时,孔君平偶然看到了摆在桌上的杨梅,又想起了孩子的姓氏,便想戏弄杨子一番。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子一听,知道孔君平是在戏弄自己,他顺水推舟,也想起了孔君平的姓氏,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想:这孩子真是聪明,没有从正面说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水果,也没有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使我无言以对,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呀!"孔君平连连拍手叫好:”妙,妙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杨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