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今天他的离世刷屏了ldquo汉语拼
TUhjnbcbe - 2021/8/3 14:22:00

就在今天下午,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享年岁。对于这一消息,后浪出版公司予以确认。周老先生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评论里很多网友对于老先生的离世,都很悲伤。

就像上面一位小伙伴所说的,没有拼音,“我们今天就不能抱着手机打字”。但是不少人对这个“汉语拼音之父”却并不熟悉。

周有光老先生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更加“开了挂”的是,爱因斯坦竟曾经两次接见他。

▲年语言界学者聚会(左起:季羡林、吕叔湘、许国璋、周有光、马学良)

岁月蹉跎,说起来,周老与苏州还有着不解之缘呢。

五卅路九如巷张家最后的女婿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也是在苏州,周有光认识了他之后的夫人——张允和,五卅路九如巷张家的女儿。

▲周有光与妻子张允和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对张家四姐妹的这句赞誉,使得她们与宋氏三姐妹一样成为民国女性风范的标志。

▲九如巷3号,张家故居,来源城市商报

张家是名门出身,姐妹四个的曾祖父是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伶顾传玠、三姐张兆和佳配文坛巨匠沈从文,小妹张充和则与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结起跨国情缘。

▲三位连襟,左起: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的生活方式。

小妹张充和这位民国闺秀,被称为“最后的才女”。前年6月17日在美国去世的时候,消息更是刷屏了苏州人的朋友圈。

▲张充和

而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是中学同学,两人在苏州的时候就已经相识,两家子人还常常一起去虎丘玩耍。

▲周有光与张允和

年少的时候,父亲是位昆曲迷,常请曲家到家中教女儿们拍曲,四姐妹成立了幔亭曲社。

▲小妹张充和昆曲扮相

二人的朋友关系在去了杭州之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周有光在杭州教书,张允和也因战乱而来到杭州之江大学借读,两人彼此相知又渐生情愫彼。

▲张家“和”字辈合影

形容与夫人相知相恋的过程,周有光将这八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普通的往来,主要在苏州;第二个阶段,到了上海开始交朋友,但是还不算是恋爱;第三个阶段,就是恋爱阶段。

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周有光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笑谈他们是“流水式”的恋爱,“慢慢地自然地发展”。

▲周有光与张允和

年,男才女貌的俩人,在双方家长祝福中举行了婚礼。虽然性格爱好截然不同,但生活起来相当和谐有趣。

▲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照

周有光宠了老婆一辈子,80岁的老婆在梳妆穿戴,还要让90岁的周有光评价好不好看,周有光总会欣赏地猛夸一通,表达对妻子的喜欢是老周一生的最爱。

周有光曾将与张允和的感情形容为“流水式的恋爱”,从年结婚到年张允和去世,两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近70年,这样一个有如涓涓细流绵长而深远的婚姻,恐怕再少有人能企及。

高粱地里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除了是个“撩妹高手”之外,周有光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自小成绩优异,年仅17岁就考入光华大学修读经济学。

抗战全面爆发后,周有光只得带上全家人逃难,结果一路上家人是死的死,伤的伤,周有光甚至还一度患上了忧郁症。

面对战争的残酷,此时的周有光展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风骨。周有光跑到农本局,用尽一切手段保全了粮食和棉花的生产,结果创造了抗战后方8年不闹饥荒和棉荒的记录。

而这份才干,为周有光换来了到美国发展的机会,过上了富足安稳的生活,这期间他还两次得到爱因斯坦的接见,在纽约成了成功人士。

得知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激动万分,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新中国搞经济建设。

回国后的周有光一边在复旦大学教书,一边出版一些经济杂志,本想给中国经济指条明路,然而没想到的是,经济杂志没火,发表过的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却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

原来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80%的人都是文盲,按照以往的方法,没有一点文化基础的人根本无法学习注音,因此汉语改革被提上了国家日程。

甚至连周总理都亲自打电话给周有光,请求他加入文字改革委员会。3年后,在写出20多本相关著作和多篇论文后,他基本完善好了汉语拼音方案。

文革期间周有光被下放到宁夏,住进牛棚,不许看书,也不许研究学问,周有光只能带着20多本不同语言版本的毛泽东语录,天天钻到高粱地里研究学术。

文革结束后,汉语拼音方案也随之公布出来,一般的农民只需15到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个小时就能识字个,而此时的周有光已是73岁高龄的老人,那天他眼泛泪光,庆幸自己没有辜负周总理的嘱托。

谈起长寿,周老先生总结了五句话

周老先生82岁,学着使用电脑;一百多岁,开始玩微博。谈起长寿,他总结了5句话: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我从不吃补品!

我从不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我以前在银行工作,很多人请客,一些人拼命吃,而我就不乱吃东西。我记得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

心宽寿长,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不生气!

我对一切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佛教里有一句话,你对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季羡林写过《牛棚杂忆》,各种罪名,都不要生气,都不要惊慌。这就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功夫。想长寿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生活越简单越好!

我现在的生活简单:睡觉、吃饭、看书、写文章。我年轻时生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结婚时,家里的老妈妈偷偷找了算命先生给我们算命,说这对夫妇只能活三十五岁,我们就笑笑。我觉得算命先生没有算错,是我们自己改变了我们的寿命。我们的生活比较简单有规律,不乱吃东西,不抽烟,不喝酒,喝酒喝点啤酒。

人到老年,我一直坚持“三不主义”!

人到老年,我一直坚持“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不立遗嘱家庭和睦,不过生日忘记年龄,不过年节生活平淡。日常生活越来越简单越好,生活需要也越来越少越好。

夫妻生活要做到“举杯齐眉”

我的太太张允和(93岁)在世时,我们上午下午都喝茶。我喜欢喝咖啡,她喜欢喝好的清茶,“举杯齐眉”。夫妇生活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古代夫妇“举案齐眉”,我们今天没有案了,就“举杯齐眉”。

岁时,他自嘲说,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岁,他说:我的身体状况还是好的,只是年纪大了一些。年纪老了,但思想不老。

岁的今天

这个中国最年长的超级学霸、老顽童走了

老人家,一路走好!

资料来源于苏州发布,辽沈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深度苏州(sdsz)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他的离世刷屏了ldquo汉语拼